content

房地產與中國經濟命門

 2015-01-19 11: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5年01月19日訊】縱觀近兩百年之歷史,奠定中國這三十多年的經濟奇蹟的最重要基石莫過於和平穩定的環境,而房地產調控將成為維護這個基石的主戰場。有人說房地產調控會引發地方債務危機,即便如此那也只是前進道路上的的小代價。

布魯斯基金會在給歐巴馬總統的外交政策建議簡報《大賭注與黑天鵝》中闡述到中國新政府面臨四個重大威脅:基尼指數達到0.61乃社會動盪之源;腐敗失控;群體性事件頻發;中等收入陷阱帶來的經濟增速顯著下滑。所有這四方面的威脅都與房地產泡沫息息相關。

首先,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進行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國最富有的10%家庭擁有總家庭資產的84.6%,61%的總金融資產,88.7%的總非金融資產。根據麥肯錫和民生銀行的【2012中國私人銀行報告】,中國富人階層財富中最大的一塊就是房地產,佔比超過30%。最近接連曝光的房叔房姐事件揭示了依靠資本優勢,信貸優勢,關係優勢,中國的既得利益人群通過房地產向中下層人群徵收了巨大的隱性稅收,亦即房地產成了財富轉移的工具。在中國,從相對貧富的角度而言,房地產更多的是關於財富轉移而不是財富創造。假使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中國的基尼指數將大大降低。房地產調控是控制貧富差距最強有力的一個管道。

再次,根據全球金融誠信中心的數據,在2000年至2011年間腐敗官員總共向海外轉移了高達3.8萬億美元的財富。其規模已經相當巨大,難怪習近平主席要警告全黨「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根據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調研數據,腐敗官員中超過一半的人有份參與基礎設施和土地交易項目。房地產成了腐敗活動中利益輸送最重要的管道。在房地產呈現的巨大利益面前,地方政府容易各自為政,使全國陷入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諸侯政治局面。

復次,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的年均大規模群體事件有18萬起,其中與土地相關的糾紛佔比為65%(類型有非法佔用土地,拆遷補貼不公,以及暴力拆遷等)。由於房地產市場成為地方官員追求政績和權力尋租的重要工具,未來的群體事件會更加頻繁。對此中央政府已經採取了舉措,首先是把政績同唯GDP是舉的評估體系脫鉤,再者試圖用調控把通過房地產市場進行利益輸送的管道切斷。群體事件的增加將大大增加國家內部安全費用的負擔(2012年已超過1000億美元)。明朝東西兩廠和前蘇聯的史實表明內部安全部門的不斷強大將使國家機器中越來越多的職能部件落入其手,關鍵時刻甚至會嚴重干擾領導層的交接。因此必須把房地產調控擺在「維護和平穩定」的高度去嚴格執行。

最後,根據中投證券研究所關於土地財政的一份研究報告,在以投資為主導的中國經濟當中,央行並不是貨幣創造的主體,而應該是以供地融資為主的信貸擴張。因此貨幣增量的控制與地方債務增量的控制息息相關,而地方財政則有賴於房地產泡沫增加舉債和償債的能力。例如,2010年,土地出讓金佔地方可支配收入27%。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佔23.79%,達到2.55萬億元。房地產成為向中國家庭部門隱性抽稅的最大的一個機制。房地產泡沫不去除,中國家庭部門向公共部門,投資部門的財富輸送和轉移機制就無法切斷,經濟就無法從投資加出口型向內部消費型轉型。中國經濟不轉型的話就只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條路。

有不少人擔心房地產泡沫將引發大規模地方債務危機。其實中國是個發展嚴重不均衡的大國家,所以地方債務情形也不能一概而論。根據中國國土資源年鑑,大省裡只有五六個省的財政對土地收入依賴程度較高,其他的大省財政對土地收入依賴程度絕大部分在30%,20%左右。所以房地產調控不會引發全國規模的地方債務危機,個別省份的債務問題也在強大的中央財政可控範圍內,而且從貨幣產生的角度來看,消除房地產泡沫也是防止地方債務惡性擴張的必由之路。

縱觀近兩百年歷史,中國最大的紅利不是人口紅利,而是穩定紅利,穩定了才能談人口談民生談改革。房地產調控將成為中央政府為了鞏固穩定紅利而和既得利益各方博弈的主戰場。土地財富分配的差異懸殊歷來是中國社會動亂之源,沒有這樣的認識高度,房地產調控難以成功,天下亂矣,奢談繁榮和發展。這就是房地產和中國經濟的命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財新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