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14年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上)(圖)

作者:李正鑫  2014-12-22 12: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經濟走向何方,是各界關心的問題(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12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新的一年即將來到。回顧2014年,中國經濟跌宕起伏。現篩選出和中國經濟休戚相關,又和民眾有密切聯繫的國內十大經濟事件,以饗讀者。

一、總體經濟下行 理財產品違約

大陸銀行系統利潤來源主要在貸款和存款的利息差,而民眾感受實際物價漲幅遠非官方所公布數據所顯示的那樣低,為避免自己的財富不斷縮水,民眾紛紛購買理財產品試圖進行個人資產的保值。

這也催生中國的影子銀行快速膨脹,其主要表現在信託和銀行理財產品這兩個影子銀行主要「陣地」的擴張上。據中共銀監會披露的數據,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已經突破13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信託業協會11月6日的數據也顯示,在3季度末,中國信託資產規模達到12.95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今年陸續發生多起信託違約事件,粗略統計有,吉林信託投資於山西聯盛集團的10億元信託產品逾期;華潤信託穩益系列集合信託產品被曝出本金大幅虧損;中誠信託13億元的「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產品7月底到期無法兌付,後宣布延期至今未果……

中共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6月24日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把高收益理財產品兌付違約風險上升列為當前四大金融風險之一。

已經發生的兌付違約事件主要發生在房地產、煤礦能源和基建行業,其中房地產信託的違約事件佔到總違約事件的70%。隨著樓市不斷低迷,未來二三線城市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兌付壓力會比較大,違約風險較高。

二、樓市開始低迷 疲態將延續至明年

中國現在所有上演的故事都讓人抓狂,如今中共經濟數據的發展速度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從未發生過。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消費了世界上53%的水泥,48%的鐵礦石,47%的煤以及每個主要商品的多數,但卻建造出數量規模龐大的空置房屋。

大陸房地產開發商揭露出的數據和信息表明,中共政府才是隱藏在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利用土地出讓金和樓市稅收賺走了房價的七成,高房價令廣大民眾望樓興嘆。同時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令「鬼城」遍地,三、四線城市尤為突出。1月24日,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對媒體稱,「我做了十幾年房地產報告,今年第一次提出‘風險’兩個字」。

事實上大陸樓市2014年的狀態和任志強的觀點不謀而合,中國新年之後,各地開發商不斷降價促銷,地方政府也紛紛鬆綁限購令,中央層面也利用金融手段救市,在9月30日出臺了房貸新措施。儘管房貸新措施猶如一劑強心針,但這劑強心針的效應迅速減退,即使在11月21日中共央行降息後,樓市也未明顯升溫,低迷狀態將持續到2015年。

三、實際地方債與官方數據差距巨大 影響銀行系統安危

近幾年中共政府性債務風險引起了各界普遍擔憂,尤其快速膨脹的地方債更甚,已被視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上最大隱患之一。這些激增的地方性債務不斷累積,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潛伏的一顆「炸彈」。

據中共當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共地方債已從2010年底的10.7萬億元人民幣膨脹到2013年中期的17.9萬億元人民幣。

在12月14日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中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透露,在地方調研的時候,走了十幾個城市,地方官員稱地方債上報數隻報了10%,有些報了20%、30%,超過50%的都沒有。

由於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來還債,但從農民手中低價拿地,涉及強制拆遷等問題,造成眾多社會矛盾,引發不斷出現的民眾集體維權事件。隨著房地產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地方財政自然面臨巨大的壓力。

如果允許破產的話,大陸不少地方政府實際上早已破產。地方政府對債務的償還意願及償還能力都需要質疑,地方政府大部分的錢是從銀行借貸的,如果讓債務繼續滾動下去,最終可能導致中國爆發銀行系統危機。

四、銀行風險高企 存款保險和破產條例將實行

在中共當局聲稱的金融改革中,大陸民眾更關心的應該是銀行破產。大多數在銀行存款的民眾也許從未考慮過,他們存在銀行的錢有可能出問題。現在,這種風險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甚至可以說迫在眉睫。

房地產和地方債一起與銀行系統捆綁,外加其他經濟因素,使銀行系統的風險已經高企。從去年下半年至今,中共當局不斷提及銀行破產及存款保險制度,就是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風險越來越高。存款保險推出或意味著中國金融系統風險無法化解,中共當局已做好銀行破產準備,那麼銀行破產條例也會隨之公布。

11月30日下午,中共央行發布的《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顯示,凡是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都應當投保存款保險。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不過中共央行聲稱,這個限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根據多種因素調整最高償付限額。

有專家認為,金融體系都在中共央行的管制之下,因此銀行業的風險就是中共政府的風險。中國的存款保險起不到分散風險和風險管理的作用。因為風險實在是太集中,正是中共對金融業的高度壟斷和控制,才加劇了中國銀行業的風險。而這個風險在最後,一定是落在百姓的頭上。

五、經濟晴雨表失靈 滬港通成「雞肋」

股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晴雨表,和宏觀經濟的變化高度正相關,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是一個國家前景的先行指數。但是,大陸股市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卻被冠以「政策市」、「圈錢市」的名頭,凸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已失靈。

大陸股市今年最大的事件就是IPO重啟及滬港通的推出。12月17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最新報告《2014年全球IPO市場趨勢》顯示,A股市場共有127家公司首發上市,共募集資金808億元人民幣;滬港通11月17日正式開啟,迄今已滿月,單從市場表現觀察,滬港通首月表現偏於平淡。

在要實施滬港通的消息傳出後,大陸官方的媒體和學者開始全力造勢進行吹捧,而現下滬港通趨冷的這種情況無疑讓熱炒滬港通的官媒大失所望。本來中共當局想利用滬港通引誘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現在外資不但沒有流入,反而在加速流出,中共當局已失算。

11月底,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股市賭場論。他稱大陸股市不僅很像一個賭場,而且還是一個沒有規矩的賭場——一個有人可以看別人底牌的賭場。並對近期詭異上漲的股市行情提出了警告:在所謂「牛市」的感染下,可能會形成一種羊群效應,造成更多的悲劇。

(未完待續)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