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毒性分等級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本草著作《本草綱目》中收錄了300餘種有毒中藥。但是,很多中藥的「毒性」如果控制得當,甚至能夠治療頑疾。臨床上通常將中藥分成不同等級,區別處理。上世紀90年代初出版的《有毒中藥大辭典》中,就將有毒中藥分成了四個等級。

「小毒」指有一定毒性,約有70種。這類藥治療量與中毒量差距較大,只有在過量或使用不當時可能出現毒副作用,如臨床常用於止咳平喘的苦杏仁和祛寒除濕的艾葉等。

「有毒」也稱常毒,約有90種。這類藥治療量與中毒量比較接近,應注意用法和劑量,如制川烏、制附子、蒼耳子、硃砂等。

「大毒」是指毒性劇烈,約有30種。這類藥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必須嚴格遵醫囑使用,如雷公籐、馬錢子等。

「極毒」也稱劇毒,約有10種。這類藥毒性劇烈,生品常用量很小或不宜內服,如砒石、生川烏、生草烏等。

自古以來,許多醫學家均認為「藥以治病,因毒為能」,當代研究也證實部分有毒、大毒或劇毒藥確能攻克一些疑難重症。如砒霜提取物質能治療某些類型的白血病,附子等藥物製成的「四逆湯」能散寒止痛。

儘管如此,為了避免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使用有毒性的藥物前,一定要與醫生溝通。首先,不建議自行選用有毒中藥自製藥酒或加工丸散。其次,盡量不要超量用藥,不宜連續長時間用藥。有的人長期誤用3克制川烏,也造成過嚴重的中毒反應。再次,必須合理選用炮製加工過的藥物,嚴禁生品入藥。最後,對烏頭類,如川烏、草烏、附子等藥物,應遵醫囑先煎、久煎,有的甚至要久煎2小時以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