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人民幣/平米:學區房如何變瘋的?(圖)


中國大陸的學區房已成為逆勢上漲的「房堅強」(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11月13日訊】據大陸媒體報導,就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各地房價出現環比下降態勢之時,國內一些地方的學區房卻成為逆勢上漲的「房堅強」,甚至供不應求,從炒房變成炒「期權」。在一線城市北京、廣州等地的媒體發現,有人花135萬買個4.4平方米的房子,其實就像個大坑,根本不能住,只為給上學買個進門證。但即便如此,仍一「坑」難求。之前有傳聞稱,北京的房價最快10年後可能突破30萬每平米,可沒想到2014年還沒過完,就已經實現了這樣的爆炸性目標──該學區房份房價已經高達30多萬了。聽到這個消息,那些個苦苦掙扎的房奴們情何以堪?

以前不知學區房是個什麼房,怎麼如此搶眼?現在看了新聞才「恍然大悟」,原來學區房直接跟教育資源分配掛上鉤了,難怪成為房地產商青睞有加的常青樹品牌,只升不降成了一種趨勢。根據相關信息瞭解到:學區房,顧名思義,都是分布在名校周邊的房產。中國教育部曾下發通知,要求北京等19個重點大城市的義務教育在2015年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看似堵住了「遞條子」「送票子」,沒想到會衍生出更加瘋狂的「拼房子」。很多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周邊區域的學區房價格持續上漲,沒有最貴,只有更貴:300萬元買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蝸居」,買了也不是為了住,只為獲得一個能夠進入名校就讀的名額……

自2014年開始落實就近入學政策以來,北京市部分學校的劃片範圍有所調整。隨著取消共建,嚴格按學籍、戶籍就近入學等政策的施行,擇校變得越來越困難,購買學區房成了擇校的「最後通道」。因而北京市學區房價格普遍上漲,部分「新學區房」每平米上漲4萬元仍一房難求。不光是在北京,廣州市的中心城區,特別是教育資源集中的幾個區也有反應,二手房價格不僅未出現下滑,相比去年還有所上漲,教育資源集中的越秀區二手房每平方米價格依然維持在3.5萬到4萬元左右。

學區房如此狂飆般地猛漲,的確令人瞠目結舌。但買房者並非傻子,肯出這麼多錢買一套蝸牛殼,說明這個蝸牛殼背後附加價值的巨大,如果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看問題,就會發現,稀缺的不是房子,而是重點小學、重點中學,也就是基礎教育資源相對於龐大的城市人口的稀缺,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

出臺新政策,原意是想改變昔日「拼爹」的教育資源不公,沒想到演變為學區房瘋狂上漲的「拼房」現象。這意味著,教育資源分配失衡的問題喊了多年,依然沒有根本改變。長期以來,中國不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人們早已習焉不察,直到以學區房瘋狂的方式展現出來,人們才更深刻地體認到中國教育資源配置中的特權色彩。

中國社會的不公平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學區房瘋狂只是讓人們重新審視一下教育資源的種種不公平不合理。在中國,總有一部分特權階層,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上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優的教育資源,甚至高考時還可以享受比其他地方學生低得多的錄取分數線。人生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然分曉。

和有特權的人可以讀最好的學校比起來,以購買高價學區房換取學校入門券的方式,相對還算公平。以金錢來競爭,比憑藉權力和出身享受特權來得光明。如果說,高價學區房刺瞎了很多人的眼睛,那只是因為中國的教育資源配置,太過黑暗而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