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人為什麼一富就想往國外跑

作者:孫海崗  2014-09-26 09: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9月26日訊】今天,在很多網站,看到一條消息,標題許久未見了,乍一看見,有時光倒流30年的感覺:「社科院院長:國內階級鬥爭是不可能熄滅的!」

等陣陣秋風席捲全身之後,突然省悟,我怕什麼啊,以我現在的財產,就算再搞階級鬥爭,怎麼劃也劃不到資產階級的行列啊,至於地主階級,自從我進城以後,早已與土地無緣了嘛。

誰最怕暴風雨驟雨式的階級鬥爭呢?

很簡單,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先富起來的一幫人。如果真搞階級鬥爭,人們積蓄已久的仇富情緒就會找到釋放對象。

這實在是所有中國富豪心中久久無法消散的噩夢!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鄧小平等人正視大陸窮人的「逃港潮」,在城市開放搞活,鼓勵發展私人經濟;在農村搞包產到戶,鼓勵發展鄉鎮企業。解決溫飽問題之後,「逃港潮」得到非常明顯的遏制。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逃港人士甚至會到大陸,在一些地方搞投資,開發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

弔詭的是,多年以後,窮人的「逃港潮」被遏制住了,富人們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大潮」!

為什麼中國人一富就想跑到國外呢?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階級鬥爭噩夢」!對階級鬥爭這玩意兒,在溫飽線上下徘徊的窮人,絕對不會害怕,反而會有一種快意的期待。相反,各路富人們卻怕得要了老命。

自然,清醒一點的人都懂得,中國改變鄧小平路線,重新回到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可能性,微乎極微,幾乎不可能。

那麼,這些富人為何還要一波人帶一波人地爭相移民呢?他們為什麼不能像窮人一樣滿足於溫飽生活,留在國內長期發展呢?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問題。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解決了基層百姓的吃飯問題,等於解決了他們的生理需要,自然讓他們感到極大的幸福感。

可是,當一個人經過努力,晉身富人階層以後,生理需要的滿足就不再重要,他就開始尋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

先說安全需求,這些富人在國內的安全感如何呢?一上網,就會感到線民的仇富情緒。開好車上街,會遭遇街頭民眾羨慕嫉妒恨的眼神。稍微處理不好哪一道關係,就會遭遇敲詐、勒索和盤剝。如果被厲害一點的地方官員盯上,如果無法擺平,恐怕也很難保住豐厚的身家。這些情況,在法治水準很高的國家,幾乎不存在,早就擁有國際化視野的富人們,自然就懂得權衡取捨了。

再說社交和尊重需求。富人在國內,能交到多少真心朋友呢?就算富人罄盡家產搞慈善,幫助弱勢群體,能換來社會各界的真心尊重嗎?別看一些富豪在一些場合被前呼後擁很風光,其實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至於自我實現的需要,恐怕更難實現了。當然,如果把賺到金錢作為自我實現的標準,這些人似乎也實現了。問題是,當金錢對一個人不再重要時,他的興趣自然會轉移到社會公益、政治、文化等領域。

其實,對大多數中國富人來說,需求層次還沒發展到那麼高的層次,他們之所以選擇移民海外,獲得一個外籍人士的身份,根本來說,還只是滿足自己那點可憐兮兮的安全需要——使自己的財產能夠代代留傳。

拿房產來說,儘管美國等國的遺產稅等稅種很多,但房產主人卻擁有永久產權。這就好比一個人養了一支山羊,美國每年可能會從這支山羊身上弄走很多羊毛,卻永遠不會整只地牽走這隻羊。西方國家的這種遊戲規則設定,對中國富豪們的誘惑力實在太強大了!

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如果富豪們與政府官員發生財產糾紛,完全可以請大律師組團,打一場讓政府官員輸得屁股尿流的司法戰爭。這種機制使得富豪們手中的錢,真正起到了防身護院最大利器的效果。

這樣一比較一權衡,富人們哪能不爭先恐後地移民海外呢?如今,某人又喊出了階級鬥爭的口號,估計又會嚇跑一些比較敏感的富人。如果富人都跑光了,中國經濟還會有希望嗎?我看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