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2014年世界盃足球半決賽,德國對戰巴西。(網路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4年07月10日訊】巴西在世界盃足球半決賽中被德國7:1「虐殺」,成為世界盃84年歷史上的第一「慘案」——在足球半決賽中,之前沒有過如此一面倒的情形,巴西輸到慘不忍睹,賽場成「屠場」。
賽前(巴西一路沒輸過),全世界的體育專家、預言家,甚至巫師,更不要說億萬球迷,沒有任何一個人,預測到會是這種局面!說「跌破眼鏡」已太輕,簡直是全世界都「跌破下巴」。
連狂勝的德國球員都困惑,第一個攻進球的穆勒說,「7:1實在沒有想到」。德國媒體在一片歡呼中也是吃驚:權威足球雜誌《踢球者》首席記者卡爾.維爾德當時發文連說「難以置信!難以置信!」《體育圖片報》也是驚呼「簡直難以想像」。連《法蘭克福匯報》也稱之「這是奇蹟,一個歷史性的夜晚。」
這種震驚遍及世界足壇,因巴西和德國隊旗鼓相當,結果卻踢成一面倒,「桑巴軍團遭德國坦克無情碾碎」。這將載入足球歷史:「德國隊將世界盃半決賽變成了訓練場,而陪打的竟然是東道主,全世界足球界最著名的巴西。德國隊在18分內竟打入4球。」
英國BBC體育主播李奈克(前英格蘭前鋒)說:「看足球近半世紀,這是我見證的最驚奇、令人難以置信和困惑的一場比賽。」
按常理,巴西隊在自家比賽,得到本國球迷萬眾歡呼的起勁支持,有「主場優勢」。在美國籃球NBA比賽中,這點能看得更清楚,所有球隊,都在自家場地贏多輸少,就是因為有球迷的歡呼鼓噪,主場球員士氣大振。
巴西是足球大國,是奪得世界盃冠軍最多的國家(5次)。這次作為東道國,有天時地利人和,怎麼會「輸到家了」?
深究這場慘敗,可能問題就出在這個「主場」。上次巴西贏得世界冠軍,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這次舉國期待重登寶座,又是在自家主辦,那種億眾歡呼期待,簡直像個巨大罩門,扣在球員頭上。
震耳欲聾、近乎歇斯底里的巴西球迷的吶喊狂呼,對巴西球員來說,已不再是什麼「主場優勢」,而是「主要壓力」。國家,民族,人民,歷史……,無數足球之外的概念、期待值,凝結成對巴西球員的「不可承受之重」。
可以想見他們的緊張,打得提心吊膽,踢得心驚肉跳,在這種脆弱不健康的心理下,剛輸了一球,就精神崩潰,兵敗如山倒……。「國家」罩門落下來,巴西球員全被壓垮,集體失准、失態,失語,失去了全部的信心。
對這點德國主教練勒夫看得很清楚,他說,面對巴西主場的球員和球迷如潮激情和高漲情緒,德國隊第一步做到了冷靜;當巴西被打進第一個球後,有點被打懵了。隨後德國連灌4球。原因是巴西隊信心崩盤。
其實在賽前,德國著名球星卡恩(電視評論主持人)就指出,巴西一直用國家榮譽等來為球隊鼓氣,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會造成經受一點挫折後崩潰。結果正是如此。巴西隊員的靈活雙腳,這次就像被綁上兩個沙袋般沈重,一個寫著「國家」,一個寫著「民族」。這種概念之大,足能使人窒息。桑巴軍團實質不是被德國打敗的,而是被「國家榮譽」壓垮的。
德國球員難道沒有為國爭光的壓力嗎?當然會有。但不是在主場,沒有現場萬眾目光的期待(威逼),沒有志在必得的重負。德國也曾是群體主義文化主導(否則怎麼有過納粹),但過去半個多世紀已有相當改觀。而巴西(以及整個美洲)群體主義文化仍強勢地主導人們的思維;在那種土壤中「國家/民族/人民」等群體概念之花,就會很茂盛。而體育比賽,最應展示的是自由精神,即個體自由。只有在最自由的精神狀態下,技術才可能發揮到最好。
你看美國參加奧運的男籃隊,打的就是這種心態,每個人打得瀟灑自如,非常自我。即使在比分落後要輸球的情況下,也沒有那種整個美國都在看著我,國家榮譽在此一役的重壓。當然美國男籃技高世界,會打得較輕鬆。但美國男足,這次進入八強後又遭淘汰。他們輸了球,在美國也就是一條新聞,絕不會有舉國悲傷,更不會群情激昂(這次巴西輸球,報導說當晚該國首都有20輛公車被憤怒的球迷焚燒,造成1人死亡)。在美國的健身俱樂部,對電視上播放的各種體育比賽,很多人會掃一眼,但從來看不到任何狂熱場面,無論是本地對外地,還是本國對外國。美國人的這種精神狀態是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文化主導的直接結果。
巴西這場超常的慘敗,震驚足壇和世界球迷,將會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它不僅涉及足球戰術,主場國家壓力,更深的文化哲學問題,更可能影響巴西的政經。
俗語說壞事變好事。這有可能在巴西應驗。世界盃慘敗,巴西球迷傷心欲絕;但他們輸了「面子」,卻很可能會贏得「裡子」。這個裡子,就是關係每個巴西人生活的政治、經濟——
這次巴西舉辦世界盃,支持民眾不到一半,被視為反常,因巴西人狂愛足球。在世界盃開幕前後,巴西各地抗議罷工不斷,主要是經濟糟糕,民怨沸騰。去年巴西爆發了20年來最大規模的民眾示威,不滿政府的「高稅收,低回報,高物價,多貪污」。瑞士銀行在世界盃開幕前發表的專題報告說,「巴西人對政府的不滿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為什麼巴西人群情激昂?因為在左派女總統羅塞夫的領導下,該國經濟已陷入困境,它損害千家萬戶的利益。
羅塞夫是民主國家中最知名的左派總統。她原是反政府的游擊隊長,她家有過4個共產黨員(從保加利亞移民來的父親,兩任丈夫,加上她本人)。她創造了比美國歐巴馬還引人注目的記錄:從沒當選過任何公職(無論鄉鎮還是市省長,都沒競選過)就一步登天,當上總統。因為她被前任巴西總統盧拉全力拉抬。
羅塞夫全然不懂市場經濟,仍是左派的大政府、高稅收、高赤字那一套,上任3年半,巴西經濟像這場世界盃巴西比分一樣墜落,過去3年的平均增長率不到2%(是巴西之前10年經濟平均增長率一半)。
在巴西經濟捉襟見肘之際,羅塞夫政府卻為世界盃大手筆投資117億美元(是上屆南非世界盃花費的3倍、德國世界盃的7倍),其中建12個球場就花了35億美元。巴西有經濟學家尖銳批評說,這種花大錢建賽場「將被視為自大、過度樂觀、規劃不週全和欺騙等劣點的結合體的主要象徵。」
羅塞夫政府估計,世界盃期間巴西能獲旅遊收益30億美元。這不是太賠本了嗎,巴西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今年是選舉年,年底選總統(國會議員和州長)。羅塞夫政績不佳,想通過辦世界盃拿冠軍激發選民支持熱情而連任。按中國人說法,就是「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虧的是國家的錢,贏的是個人的總統寶座)。
但人算不如天算。這次世界盃慘敗,實在是羅塞夫的不祥之兆,等於給花大錢辦世界盃引起的民眾不滿火上澆油,最後可能怒氣體現在選票,把羅塞夫選下臺。
《華盛頓郵報》在世界盃開幕前引述上述瑞士銀行的報告說,如果巴西隊輸掉世界盃,會對巴西經濟復甦有利。意思是親商業、信奉市場經濟的巴西反對派候選人將增大擊敗羅塞夫的機會。左派政府下臺,結束社會主義政策,巴西的經濟有機會觸底反彈,才能回到資本主義的正路。所以說,巴西人輸掉世界盃,可能因禍得福,贏得家庭經濟杯,避虛就實,生活改善,才是真正的幸福。
2014年7月9日於美國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