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發現,眼球顏色較淺(如綠色或藍色)的白人婦女,對疼痛的忍受力比棕色和淡褐色眼球的人高。(Fotolia)
你知道鼻子可以「聞」出別人的疾病和恐懼嗎?你知道和人的大腦相比,大英百科全書根本不算什麼嗎?你知道舌紋跟指紋一樣獨一無二嗎?人體十分神祕,擁有妙不可言的組成,大腦則更是複雜。人類文明歷經數千年,關於人體,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祕密,令科學家一籌莫展。
1、眼球顏色和疼痛忍耐力有關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科學研究發現,58%擁有淡色眼球的孕婦對分娩疼痛的感受較輕;且在孩子出生後,相比於深色眼球的新媽媽,她們較少會情緒焦慮,較少患憂鬱症,以及較少有消極想法。對此,科學家們至今不知道原因所在,但研究人員稱,可能與基因有關。
2、鼻子能嗅疾病
《心理科學》期刊刊登一項研究,來自瑞典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小組負責人馬茨·奧爾松教授(Mats Olsson)表示,免疫系統防禦性越強,汗水氣味越令人不快,人類在免疫系統被激活後,通過汗腺向周圍人群釋放某種形式氣味訊號。
早先也有證據表明某些疾病的患者呼吸有不同氣味,如淋巴結核患者呼吸聞起來像過期啤酒,糖尿病患者呼吸聞起來像丙酮。新研究旨在進一步探明,人通過嗅覺來感知疾病的能力。能夠檢測到這些氣味,就能讓人們盡早發現疾病。
3、恐懼能被「聞」到
「恐懼氣味」確實存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當一個人非常壓抑或害怕時,他的汗水中會含有一種化學物質,使得人們能下意識地「聞到」他的恐懼,人們還可以將自己的恐懼感「傳染」給周圍的人。
4、大腦比大英百科全書更厲害
為什麼腳趾受傷,你會迅速反應?因為你的大腦神經運作的速度高達每小時170英里,相當於高動力豪華跑車的速度。
一個大腦細胞的存儲量巨大,相當於大英百科全書5倍的訊息量。科學家至今未有明確數值,如果用電子度量,大腦存儲量最高達1千兆兆位元組(terabyte),而英國國家檔案館包含超過900年的歷史,只佔用70兆兆位元組。
雖然只佔2%的體重,但大腦會消耗血液循環的20%氧,遠多於人體其他器官,所以大腦非常容易在缺氧時受損。深呼吸可保大腦快樂運作。
大腦在晚上比白天更活躍。從邏輯上講,人們會覺得在白天工作生活中,大腦辛勤地完成各類複雜的計算和思考,會花更多腦力。雖然科學家至今不知道原因,入睡時,大腦更活躍,因為大腦的「辛勤勞動」,人們才擁有豐富多采的夢。
大腦本身不會感到疼痛,但大腦是疼痛中心。這並不意味著不會頭痛。大腦中大量的組織、神經和血管可以接受痛苦,給你一個頭痛的感受。
5、鬍子長最快 頭髮堅不可摧
鬍子是人體毛髮中長得最快的,如果一個男子一生不剃鬍子,鬍子將有30英尺,超過一條虎鯨的長度。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一生中頭髮的長度平均可以達到590英里。頭髮顏色決定頭髮密度,金髮的人有更多頭髮。人類平均有10萬根頭髮,金髮則平均14萬6千根,黑髮大約11萬根,棕色頭髮有10萬根,紅髮最少,大約只有8萬6千根。
除了可燃性,人的頭髮幾乎堅不可摧。頭髮不會因氣候寒冷、劇變、水或其他自然力量被摧毀,可耐多種酸和腐蝕性化學品。
6、舌頭有「舌紋」
如果不想泄露身份,請別伸出舌頭。正如每個人身上都有「指紋」一樣,研究人員發現,每個人身上的「舌紋」也是獨一無二的,這意味著在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身份識別方法。
7、高速的噴嚏和咳嗽
人在打噴嚏時的飛沫速度到每小時100英里,所以打噴嚏千萬要摀住嘴。
而咳嗽時的飛沫每小時也有60英里。難怪在流感季節,病毒和感冒會在辦公室和教室裡迅速蔓延,上司、同事、同學均不歡迎感冒的人上班或上學。
8、大笑有益心臟 不能過度
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保持笑容,尤其是大笑,對於提升血管健康有幫助。
研究稱,人在大笑時,血管內皮擴張並釋放一氧化氮,能減少血液凝塊和病菌感染,從而降低心臟病風險。研究人員米勒說:「笑容有助於心臟健康,而大笑可以使血管產生的變化,幾乎與從事有氧運動或是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後一模一樣。」
但是,凡事都不能過度。牛津大學和伯明罕大學的研究人員回顧了67年來有關大笑的醫學數據。他們發現,大笑時人們短時間內吸入大量空氣,恐帶來潛在健康風險。大笑到「笑破肚皮」的程度可能會導致心臟破裂、食道撕裂和癲癇發作;大笑時快速吸氣還可能誘發哮喘;有些人則會因此而大小便失禁,甚至會造成疝氣。
9、左撇子易患過動症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研究顯示,左撇子的人患動症的概率相對較高。此外,還有學者發現,左撇子意味著你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承受的壓力較大。
一隻手相對於另一隻手的支配地位叫做偏手性,專家說,偏手性為瞭解我們大腦的線路傳輸方式提供一個窗口。它還有助於瞭解與大腦發育有關的一些疾病,如誦讀困難、精神分裂症和注意缺陷過動障礙(小兒過動症,ADHD),這些疾病在左撇子的人當中更常見。
10、打哈欠?原來是為大腦散熱
頻打哈欠,未必是缺氧?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與美國研究團隊指出,打哈欠可以增加腦血流量,但目的是降溫,增加運作效率,而非增加腦部的供氧。
研究團隊發現,打哈欠與環境溫度最有關聯,尤其在攝氏20度左右,最容易打哈欠。如果外在環境太冷,大腦不需要藉打哈欠降溫;如果太熱(如攝氏37度左右),打哈欠降溫效果不大,身體自然會減少打哈欠。
不過,仍有一派觀點認為,哈欠異常多與血管健康不良或疲勞有關。例如高血壓患者的哈欠可能特別多。血壓高、血管出現病變,大腦血流量減少,民眾容易猛打哈欠。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