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校的暑期英語訓練營在中國開招生說明會,我剛好在中國,學校要我當翻譯,於是我興沖沖的趕去,準備開開眼界。說明會在北京香格里拉舉行,衣香鬢影,好不熱鬧!開會之前,招生辦主任和我聊天,並介紹另一個華裔的義工媽媽和我認識。招生辦主任私底下告訴我,說明會在中國的所有開銷,都是由這位媽媽贊助。
我悄悄的打量了一下,這位媽媽氣質高雅,行事低調,裡裡外外默默打點,不多說話。會後,這位媽媽主動來找我喝杯咖啡,於是我們就聊了起來。原來,這位媽媽的小孩剛進小學,媽媽陪同孩子在美國唸書,爸爸在中國工作。為了孩子,年輕夫妻長期分居兩地,犧牲不可謂不大。
於是我就問她:「你這樣一人帶孩子在美國,值得嗎?」 她點點頭,開心的笑了,告訴我:「很值得。」 從她慢慢的敘述中,我瞭解到她愛人的事業做得很大,孩子在中國連上個車,都有人前呼後擁,屈意奉承。他們夫婦擔心孩子在這種環境下生長,被養成了驕縱的個性,不得以只好把他送到國外就讀。
聽完這個媽媽的話,我感慨萬分。在充滿特權的中國社會裏,很多人都崇尚特權、強調特權,以能顯耀特權為榮。這對夫婦這麼年輕,能夠在這麼高的位子,不矜不躁,還能看透名利的誘惑,真正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而犧牲自己的享樂,這真是很有智慧的人,我越發對這對夫婦敬佩了起來。
假想一下,如果這個孩子在特權下生長,會是怎麼個狀況呢?從小重點學校、重點班級是肯定的。學校的老師,校長對於這個孩子,肯定「特別」對待,悉心照顧。而孩子是敏感的,當他開始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不一樣時,他們很容易有樣學樣的。於是頤指氣使,習慣被人奉承,被人特殊對待,到最後,這個孩子就這麼活生生的被毀了。
可是現在呢?在課堂裡,老師、小朋友不會管你是誰的孩子,該吵架的照樣吵架,該管理的照樣管理。在學校裡,該排隊的照樣得排隊,該做勞動服務的時候,一點不能馬虎。除了因為換了個環境,原來的特權階級變成了普通老百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美國的社會裏「特權階級」並不如中國或者韓國那麼顯著。
最近在孩子的學校裡,有個孩子的家長(不是華裔)給學校捐了一大筆錢,學校是很高興,但是這個孩子據說十分苦惱。因為一夜之間,他變成了知名人士,其他孩子「特別關注「的眼光讓他很不自在,美國小孩很直接,也不會因為你是顯貴而買你的帳。老師、校方仍然以平常心對待他,在美國一切公開的原則下,也不可能成績作假,待遇差別太大。
記得以前克林頓還在總統期間,他的女兒被斯坦福錄取,結果鬧得整個斯坦福學生抗議,反對政治介入學校。所以在「美國」有時候特權不是享受,而是負擔。
最近和在美國的中國小留學生聊天,他在美國相當好的著名私立住宿學校就讀,他告訴我他們學校的中國學生有幾個家庭背景相當顯赫,又是皇城下某商圈的地主,又是達官顯要聚集的名餐廳老闆,聽他說起來仍然在中國人的圈子不可一世,甚至以物質吸引眾多的跟從者。
我十分驚訝這些學生竟然把國內的風氣帶到了美國,我也在想如果那些學生從小過來可能就不至於如此了。但是高中過來的孩子,已經養成了某些既定的習氣,美國人不買賬,只好仍然在中國人的圈子回味一下「特權」的滋味。
中國近幾年來經濟突飛猛進,生活水平急劇上升,物質的提升和思想水平不成正比,形成了社會上總總不良風氣。而教育在中國傳統裡一直是處於重要的位置,現代教育的定義應該是不只於」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狹隘觀念才對,讓自己的孩子養成驕縱的個性,習慣」特權「的對待,只能在國內稱霸,永遠走不出國門,無法成為世界一流的領導者。
孩子的成長是從一張白紙開始,要怎麼著色,端看父母的自身的作為。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如何引領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能夠成長的更好,具有國際觀,也更具有國際競爭力,才是睿智的父母應該深思的問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