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多少人會和我一樣,一到週末,就特別想吃方便麵。這個,可能是長期漂泊生活留下來的生理反射後遺症之一吧。
如果說歐洲人不吃方便麵是因為他們不會使筷子,估計馬上會有人反駁我:他們用刀叉吃意面不也挺溜的?我只能弱弱地找補一句:意面沒有湯湯水水,用不著打撈啊!反正,方便麵一經華裔日本人發明出來,即風靡「筷子之邦」中日韓,這是不爭的事實。究其背景,說來讓人心酸:為了追趕領先國家,不得不壓縮吃飯時間。趕上趕不上另說,方便麵至少表達了幹勁和誠意。
在我們還沒有徹底吃膩桶裝泡麵之前,方便麵還算名副其實。而袋裝面大行其道後,其方便性已與挂面相差無幾。都要備灶具,都要燒開水。你放現成的調料包,我放鹽和辣椒麵,並不會麻煩很多。如果味精的份量足,口味與方便麵也不差。
當然,二者的口感會有不同,區別來自於麵條的形狀。誰還記得陳佩斯演過的一個吃麵的小品?搭檔朱時茂從陳佩斯的碗裡拽速食麵條,拽呀拽,拽不完,最後,把陳佩斯內裡穿的毛衣都給拆下來大半截!多少人當場笑出了八十年代的眼淚!方便麵與毛線在捲曲度上的高度相似,被陳與朱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們的藝術觀察與表現,堪稱空谷足音。
不知道方便麵的捲曲形狀在工藝上有什麼講究,但從煮食的角度看,捲曲,就不容易像挂面一樣粘連。而且,捲曲的東西入口,會對牙齒保持桀驁不馴的姿態,也就是吃起來更爽。因此,一直想,如果食品廠把挂面也做成捲曲的樣子,銷量一定會大增,因為現在人們的口感已經被方便麵固定了。
煮速食麵時,是先放調料,還是後放調料?這是我多次經歷過的最無聊的論戰。至於方便麵配什麼最好吃,中韓兩國人民差異最為明顯。在韓國人的味覺記憶裡,上等配菜當然是那種醃漬得恰到好處的辣白菜,微酸,生脆。而中國呢,地無分南北,人無分東西,一律全是榨菜。還有,配雞蛋是常規,配大蝦是奢侈,而配那種小章魚,則既有咬頭,又足夠鮮美。煮麵千萬不要放菠菜,因為它會讓麵湯變得生澀。最佳配菜,我推薦綠荳芽,而且要在出鍋之後再放,會讓你吃出三分越南米線的風味來。
方便麵一直與漢堡結伴,頂著垃圾食品的惡名。我多方查詢,沒發現過硬的惡證,頂多是說缺乏營養。可如果缺乏營養,不正利於減肥?真正值得擔心的,恐怕是調料包裡的味精。說實話,我已經二十多年不買味精,可明明知道方便麵的「好吃」主要來自味精,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這就是懶惰本性在主動接受「方便」的欺騙而肆無忌憚地放縱自己。
從前有過一條新聞,說中原某地方便麵工廠遺失過放射性物質,當時我很疑惑,方便麵廠為什麼會有放射性物質?新聞後來解說,那是用來給方便麵消毒的。我記得當時心裏咯噔一下,這個對身體沒什麼影響吧?
關於速食麵,有一個段子說,如果想報復開超市的前男友,就到他家方便麵貨架前,悄悄隔袋把面塊一一捏碎,那種隱秘的快感,不亞於捏爆前男友的腳趾。而最讓人難過的故事,則是這個:有記者到某山區採訪,在陋屋內見一娃娃正狼吞虎嚥吃方便麵。記者提醒說:這個東西對身體不好。娃娃的娘則說:不妨事,平時吃不起,今天,是他的生日。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