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第一代通常經過艱苦奮鬥,才能適應新環境,在加拿大紮下根來。比起父輩,年輕蓬勃的生命,更容易適應不同的土壤。這些隨父母移民來加的孩子,條件優越,英語進步更快,適應環境能力更強。他們往往可以脫離華人圈子,順暢地融入主流社會,找工作也有更大的平臺。但他們在環境轉換的過程中,也曾經迷茫困惑,需在尋尋覓覓之後才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他們找到的工作,也通常與父輩不同。
Jessie是個身材很高的女孩,猛一看以為是模特。她已經從UBC的營養學系畢業,在社區中心找到兒童營養策劃的工作。她找工作在同學中算是順利的,一是因為她小時候去了紐西蘭,英語早已流暢了,二是因為她學習成績很好,三是因為她做了很多的義工,有相關工作經驗。
從紐西蘭來到溫哥華
Jessie 13歲的時候隨父母從中國大連去了紐西蘭的奧克蘭。那時候她小學剛畢業,不會說英文。她爸爸本來在剛到的時候就帶她去學校登記,她嚇得直往爸爸身後躲。於是爸爸改變了主意,決定讓她稍微適應了環境後再上學。
每天早晨七點起床,跟爸爸出去散步兩個小時,爸爸教她背單詞,兩個月後她才上學,就不那麼緊張了。爸爸是空中飛人,在奧克蘭呆了三個月後就回國了,媽媽陪她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從初中開始讀書,直到上了大學。
剛到紐西蘭的時候她很內向,上學時還有很大語言障礙,班裡中國孩子只有幾個,港台大陸的都有,也有土生的,只有兩個是新移民。因為語言不夠好,她感覺到學業的壓力。西人同學歧視亞裔孩子,笑話他們英語不好。在奧克蘭很長的時間,她都找不到歸屬感。兩年後才能夠正常的上課做作業。
高中畢業後,Jessie考上了奧克蘭大學醫學院預科,後來全家移民加拿大,她就申請了轉學到UBC讀營養系。
通常移民孩子會覺得從高中到大學比較難適應,Jessie因為在奧克蘭大學的讀了一年大學預科,適應UBC學習非常順利,簡直有如魚得水的感覺。更讓她開心的是加拿大多元文化氣氛濃,本地的西人心胸開闊,待人友善,沒有一些西方國家的那種白人至上的感覺。這裡空氣好,而且有很多華人喜歡的餐廳,簡直是中國人的天堂。
做義工把知識活學活用
營養學要背很多東西,信息量大,但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她讀書的時候有熱情,很努力,成績越來越好。一畢業就馬上找工作。去年5月畢業,6月底就有了面試機會,找到社區中心做兒童營養策劃的工作,經過帶薪培訓後,9月就正式上班了。她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通過講座、討論和活動,向家長和孩子講解營養知識。這項工作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小時候的習慣會影響人一輩子,正確的營養理念要從小培養。
比起很多同學來說,她找工作算是順利的,除了幸運的因素外,覺得學習成績好,做義工多都對找工作有幫助。讀大學的時候,她在註冊營養師診所做義工,寫一些健康小知識,推廣營養常識。比如各種奶有什麼不同,糙米和白米的區別,代糖是否有害等等。在營養師做講座的時候,幫忙準備小點心,做powerpoint演示。
她還到社區中心的廚房煮東西,給參加活動的居民吃;到醫院探望病人,幫他們填寫祝願表格,食物偏好的表格等。還幫老人院的老人買東西,選購營養食品。
在做義工回饋社會、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她也把學到的營養知識活學活用。做這些義工還幫助她提高了溝通能力,學會了用醫者心對待別人,不論斷別人,讓人感到舒服。
她覺得還有一個經驗值得分享,就是要善於利用學校的資源。學校有針對找工作的講座,修改簡歷、面試技巧的輔導,幫忙寫推薦信等。
Jessie告訴記者,讀營養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就業方向,一種是再讀一些專業課程,去實驗室搞研究;一種是做營養師,還要經過一些考試,達到相關條件;另一種是做社區營養策劃。她現在做的是營養策劃,計畫以後再考營養師。
朋友各族裔的都有,因為在紐西蘭長大,打下了英文基礎,Jessie沒有語言障礙。現在她的同事都是西人,接受營養培訓的兒童也是西人,與他們溝通沒問題。她認為,說英語不用糾結於語法準確,還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加拿大人通常友善,如果你想溝通,他們通常願意願意與你交談。
Jessie現在既有中國人朋友,也有西人朋友。她說,很多西人朋友比較樸實,跟人交往注重性格人品,沒有等級觀念,不在乎你家是做什麼的等虛榮的東西。
Jessie愛好廣泛。因為天生一副模特身材,Jessie曾在暑假做業餘攝影模特;她來加拿大後還學會了滑雪,有時也會跟朋友打彩彈射擊。她擅長做翻糖蛋糕,這是一種低糖低脂肪的藝術蛋糕。她經常花幾小時設計製作,做出來像藝術品一樣。
從13歲開始到現在,雖然爸爸一直做空中飛人,但媽媽一直陪著她,從紐西蘭到加拿大,讓她感到安心有依靠。她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享受在加拿大的生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