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個指頭叫「食指」,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區別,與食指的大小、位置無關,卻從字面上看來與食物有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食指最早還真的和吃有關,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習慣用這個指頭試探湯水、食物的冷熱、味道,然後放到嘴裡吮一下,古人這樣做並不奇怪,因為上古時代的人們可是用手直接抓起東西來吃的,因此,古人專門將這個手指稱作食指。之所以選擇食指來做這個工作,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手指來說,食指較為靈活,嘗起食物來非常方便的緣故吧。
說起食指,還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時期,鄭國貴戚子公(公子宋的字)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動,第二天必嘗異味。他出使晉國,食指大動,便吃到了石花魚;出使楚國,食指大動,就吃到了天鵝肉;後來吃到合歡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動,屢試不爽。依此看來,食指與食物之間還真是有著深厚的淵源。
另外大家一定記得,中學英語課文裡介紹過一則經典事例:一個化學老師,將各種化學試劑混合在一起,然後用手指蘸了一下溶液,放進嘴裡嘗了嘗,臉上的表情非常享受,他讓班裡同學也模仿他做了一下,結果個個表情非常的痛苦。同學非常不解,就問老師,老師說:「我剛才是用中指蘸了溶液,卻把食指放在嘴裡,所以,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