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形容一個人不節約、鋪張浪費或者不好惹,我們會說此人「不是省油的燈」。反其意,也就是說「省油燈」比喻易處或膽小怕事的人。「省油燈」一說最初出自陸游的詩文中,而古代也確實存在這種節油的「省油燈」。
宋代「省油燈
古代不像現今一樣,有電燈可照明,古時一般點燈盞來照明。六朝時的燈盞,通常由油盞、托柱、承盤三部分組成,其製作大多新穎別緻、式樣變化多端,現在看來仍可堪稱藝術品。而省油燈就是這些燈盞中的一種,它由瓷器製成。省油燈初看與普通燈盞沒大的區別,但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個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在夾層中注入冷水以降溫後,可省一半的油。如《陸放翁全集·齋居紀事》記載:「照書燭必令粗而短,勿過一尺。粗則耐,短則近。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有瓷盞注水於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燈檠法,高七寸,盤闊六寸,受盞圈徑二寸半,擇與圈稱者。」
唐宋兩代省油燈都很受歡迎。邵公濟牧在漢嘉年間還曾把省油燈當禮物送給朝廷的學者和高級官吏呢。
有關省油燈,古代還有一種故事,說的是隋煬帝驕奢淫逸,鋪張浪費,上樑不正下樑歪,地方官也盡力剝削百姓,用以取悅隋煬帝,使得民怨鼎沸。一年中原秋季大旱,恰逢隋煬帝又遠征高麗,在行軍的途中,油料告急,窘迫到夜間都無油點燈,軍中有個叫劉坊建議向全國上下徵收油料,並令百姓掌燈須用特製的省油燈,最晚至二更,違者科以重稅,老百姓連省油燈也無力再點。
冀州名士孟海石者實在不滿隋煬帝,率七百家丁舉事,口號為:「為皇帝獻上省油燈」,混入隋煬帝楊廣軍中,「700壯士,殺敵無數,惜哉壯哉,死得其所」。後來民間遂流行「楊廣小阿糜,不點省油燈」。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