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5月16日訊】我們可以以非洲人作為一面鏡子,看看中國人在非洲人的心目中是什麼樣的人,以調整自己的不恰當行為,從而取得非洲人民的認同。正如唐代魏徵講:「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個被稱為地球上最後一座金礦的非洲大陸,已不再是黑非洲了,各種膚色的人在這裡淘金,尋找財富,其中包括中國人。被白人統治一二百年的非洲黑人早已熟悉了白人的習性,但他們對中國人這個遲到的經濟探險者還很陌生,他們看待我們,就像我們看待他們一樣,從神秘、好奇開始,經過猜測、觀察、實證,最後形成了一種觀念。
中國人吃苦耐勞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一致的、積極的印象。中國人不管在非洲搞工程還是經商,他們幾乎都沒有週末和節假日,早7點上班,下午6點半下班,晚上還要加班。衣索比亞NORTH
WOLLO省WOLDIYA市的政府主席BALAY先生說對我說:「你們中國人工作很努力,這是你們國家很快富裕起來的主要原因,我們衣索比亞人缺乏的就是這種精神。」
非洲人很佩服中國人的勤勞,有的甚至不可思議,認為中國人簡直成了人肉機器。非洲雖然貧窮,可非洲黑人在勞動態度上與我們迥然不同。我們雙週日實行還沒多少年,可他們這裡早就實行雙週日了。加班,對中國人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沒有任何額外報酬。在這裡,你讓黑人晚下班十分鐘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資,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儘管加班工資比平常工資高出很多,黑人也不願加班,他們要充分享受法律賦予他們的休閑。他們對中國人這種苦行僧式的工作態度實在無法理解,不知道中國人的快樂在哪裡,不知道中國人在享受什麼。他們經常和我討論這樣的話題:工作難道就是人活著的唯一目的麼?如果人有追求快樂享受的權利,那只能認為這些闖非洲的中國人的快樂來自勞動,把勞動看作是一種享受。
中國人清心寡慾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另一個印象。在非洲這個性比較放縱的地區,多數國家實行一夫多妻制,他們見中國人在這裡單身一呆就是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不找女人,實在無法理解。在非洲,經常見白人身邊依偎著身材絕好的黑姑娘,也經常見健壯的黑小子挽著歐美來的白姑娘,孤獨的就是中國人。我在衣索比亞工作時,秘書Mesier曾問我,中國人出國前是不是都要打針。我問她打什麼針,她說是打性的針。我以為是避孕針,便說不用打針,有安全套的。她說不是,是失去性的針,打了這種針後就沒有性慾了,出國後就不想女人了。我聽後很驚訝,她怎麼會問我這個問題。我對她說,沒聽說過有這種針。她反問我說,那為什麼中國人在國外不需要女人。我變法地解釋道,我們中國人喜歡喝茶,喝茶泄火,常喝茶,就沒性慾了,就不想女人了。你看,他們實在無法理解中國人的清心寡慾。
中國人製造的商品廉價
這是他們對中國人的第三個印象。非洲市場上中國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裝、小家電、五金和摩托車。一個中國同胞在那裡為公司採購物資時,問當地的店主有沒有便宜的,店主張口就來:「有呀,中國製造的就便宜。」在非洲,「中國製造」是廉價、劣質商品的代名詞。一次,衣索比亞交通部的Saife
Berhane先生對我說:「我知道,你們中國有好產品的,可為什麼出口非洲的中國產品質量這麼差?我現在絕對不買中國製造的東西。」
2009年1月31日,喀麥隆西北大區Bali的DOHGANYONGA
III酋長同樣問我這個問題:「喀麥隆市場上充斥著中國商品,可這些商品質量很差。」 2009年5月18日,我在喀麥隆西北大區首府BAMENDA的DREAM
LAND飯店吃飯,飯後和服務員Brenda聊天。她今年28歲,高中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當她下班換上漂亮的裙子時,我問她這衣服是不是中國製造。她說:「你們中國的衣服是中看不中穿,看上去很漂亮,穿兩天就壞了。我現在不買'中國製造'了,我穿的裙子是奈及利亞製造的。」
作為中國人,我當然要維護中國人的形象,我對他們解釋說,我腳上穿的就是中國製造的李寧牌旅遊鞋,從2006年穿到現在還沒壞;我身上穿的也是在中國買的中國製造的衣服,質量蠻好的。中國人絕對能製造出高質量的產品,因為非洲市場的購買力有限,所以,我們就生產一些低成本的產品銷往非洲,為了降低成本,質量當然就下降了,但我們也有高質量的產品銷往歐美。解釋歸解釋,在非洲,中國商品質量實在不敢恭維。我在喀麥隆西北大區住在臨時租的房子裡,廚房的水龍頭壞了,便到省城買了一個,當然是「中國製造」,可沒出兩個星期就壞了,不得不又買了一個「中國製造」,因為在這裡買不到別國製造的,換上後,還是擰不住,就這樣,在五個月裡換了4個中國製造的水龍頭。
2009年5月12日,我與喀麥隆政府官員SAMBA先生坐在車子裡穿過喀麥隆的經濟首都杜阿拉,我指著街道兩邊的商店自豪地對他說:「你看,商店裡有80%的商品是中國製造。」他接著說:「怎麼不見有中國製造的小轎車在非洲跑?」在非洲,許多中國企業不用國產汽車,支持民族企業,偏買小日本的豐田、三菱車,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國產汽車質量不過關。一家在非洲的建築企業買了兩輛國產皮卡,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只能開動一輛了,另一輛停在院子裡做配件用,幾個月後兩輛車就成了一堆廢鐵堆在那裡,最後還是買了兩輛日本豐田。
中國人法律意識淡漠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四個印象。可能是中國的封建社會太長了,人們習慣了家長式的管理,缺乏法律意識。在中國,企業不和員工簽訂合同,不上任何保險,隨意解僱員工,這是家常便飯,已習以為常。在非洲,一些中國企業老闆無視當地的法律,經常與當地僱員發生衝突,官司纏身,如雇工不簽合同,不交納各種保險,工資標準低於所在國規定的最低保障工資,節假日強迫員工上班,加班不付加班費,隨意解雇勞工等。在中國,企業老闆財大氣粗,可以用錢擺平一切。在非洲,這就不靈了,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在非洲的一家中國建築企業,一天法院突然送來了150張傳票。原來,這家企業沒按照法律程序解僱員工,被解雇的員工紛紛到法院把這家企業告上了法庭。非洲雖然落後,但他們仍沿襲著殖民者帶來的法律,現行的法律,幾乎都是從英國、法國那裡原封不動地搬來的。如在喀麥隆,西北大區和西南大區原來是英國殖民地,這裡就採用英國的法律系統;其他八個大區原來是法國的殖民地,在那裡就採用法國的法律系統。可能是殖民者多年來對他們教化的結果,非洲人辦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據。中國人開農場辦企業要租用土地,土地許可證上引用的法律法規就有20來項;你要購買政府管制商品,許可證上第一頁就列滿了法律依據。所以,中國人來非洲,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這裡的法律,這樣才能避免經營過程中因違犯法律造成的被動與損失。
中國人不注意形象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五個印象。非洲人被白人強迫穿上衣服後,他們竟保持了白人的傳統,公務活動一定是西裝革履。別看非洲原始,條件落後,可一些居住在城裡的非洲人還是很講究的,他們的衛生間裡一定要有洗陰的器具,就是許多中國人把它當作小便池的東西。非洲原始,但並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愚昧,他們也有現代文明意識,對一些惡習、陋習也是恨之入骨的。
2006年9月21日,我從北京乘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ET605航班去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飛行了6個小時左右,埃航的空姐找我,說有中國人在衛生間吸菸,讓我用漢語廣播,告訴中國乘客禁止在衛生間吸菸。廣播完畢,我還是極力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形象,我對埃航的乘務員說,因為許多中國乘客不懂英語、法語,可飛機上的各種標記都是法語和英語書寫的,中國人看不懂。在印度德里加油後起飛不久,又發現有人在衛生間吸菸。無奈,機乘人員不得不用漢語列印出警告,貼在每個衛生間的門上:對某些中國人在衛生間吸菸的行為已經廣播警告,如再發現吸菸,將在飛機到達目的後交警察處置。2002年,一中國人從衣索比亞乘坐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飛機回國,他不聽飛機上的警告,堅持抽煙,結果被罰款並在泰國曼谷機場扣留了一個星期。
前幾天,我在喀麥隆聽一個從衣索比亞來喀麥隆的中國同胞講,和他同機的有幾個中國同胞。開始,他還和臨座的黑人聊天,黑人對中國人頗有好感。但飛行途中,一位同胞竟毫無顧忌地向地板上吐了口痰,然後用腳在上面碾壓,讓同機的老黑看了目瞪口呆,再也不願搭理中國人了。
在非洲,經常見中國人在車子裡把鞋子脫掉,光腳涼在前擋風玻璃上,看上去很不雅觀。在喀麥隆,我去過TOTAL CAMEROUN、MTN CAMEROUN等外國人在喀麥隆投資的企業,從他們的辦公環境到員工面貌,一看就是有實力的現代企業。進入辦公樓大門,要用身份證換他們內部的電子證件,然後進每個門都用這個內部證件刷卡,來訪的客人進入了哪個門,公司的電腦系統都有記錄。在非洲的中國企業一般都是艱苦奮鬥,辦公場所簡陋,尤其是一些建築企業、百貨商店,這些企業門面不注意裝修,員工不注意形象,給非洲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好像我們中國人都很邋遢。一次,因工作關係我帶衣索比亞公路局的Abera Tilahun先生到一中國企業居住,晚上他在淋浴室洗澡,發現人們都裸體站在一排噴頭下,之間沒任何隔擋,他對我說:「你們中國人怎麼都有露陰嗜?」
中國人擾亂市場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六個印象。《中國非洲》(Chinafrique)一書的作者塞爾日·米歇爾認為,中國企業逐步把歐洲企業擠出非洲市場,這是中國人超低價格投標造成的。塞內加爾有個污水處理項目招標,中國人的報價還不到法國人的三分之一,氣得法國人拽自己的頭髮。一些企業低價中標後,為少虧、不虧或盈利,便降低施工標準,違反合同規範,偷工減料現象嚴重,產品或工程質量無法保證。企業的生命力取決於產品的質量,產品的質量取決於人的質量。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安於現狀,忽視人和產品的質量,那企業必定是短命的。現在,非洲人也對中國企業操縱價格的行為頗為恐懼和憤怒,因為這搶了他們的飯碗,要麼把他們擠出了市場,要麼讓他們沒有機會進入市場。2007年我在衣索比亞時,政府曾發布了一個通令,說大批中國人在衣索比亞黑市用比爾兌換美元,造成衣索比亞外匯緊缺,美元匯率上升。不但是外匯,就是木雕等旅遊紀念品的價格,也被中國人炒了起來。好多非洲人說,你們中國人是禍水,走到哪裡,就把哪裡的市場攪亂。
中國人不團結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七個印象。在非洲,一個單位的中國人到外旅遊遇到另一單位的中國人,他們很少打招呼寒暄,雖然遠離祖國幾萬里,他們見面後如同見了外國人一樣,沒有任何親切感。在非洲同一個城市開店的中國人,因為競爭關係大傷和氣,有的發展到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地步。非洲某國的一個省會市有兩家中國商店,其中的一家商店就放出風來,非要把另一家商店滅掉。在這裡,幫派勢力也很嚴重,來自中國各地區的人都形成自己的勢力團夥,互相傾軋攻擊,互相拆臺。中國人做生意都有點貓膩,不是當地的黑人,往往是中國人之間互相向當局舉報,可見手段之惡毒。
中國人沒信仰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八個印象。在非洲,到政府部門辦事或到法院參加訴訟,都要填寫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項就是宗教信仰。這讓我很為難,我填寫什麼宗教信仰呢?共產主義不是宗教信仰呀,開始我空著。他們問我,怎麼不填寫,我說無信仰。他們疑惑不解,人怎麼會沒有信仰呢。後來,非洲人總和我說起宗教信仰一事。問中國人去教堂麼,都信仰什麼宗教。2009年復活節,喀麥隆BUEA大學四年級會計專業學生Zita發手機簡訊問我相信耶穌復活麼。中國憲法賦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可信教者在中國畢竟是少數,來非洲的中國人大多沒宗教信仰的。非洲人見中國人星期天也不休息,從來不去教堂,對中國人的人生態度甚是不解。他們說,工作賺錢是人生的過程,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一種精神追求,人生的歸宿是與上帝在一起。
中國人什麼都吃
這是非洲人對中國人的第九個印象。中國人的食譜很廣泛,幾乎吃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動物。和非洲人交流時間長了,他們總會問你:「聽說你們中國人吃狗、吃猴子?」之類的話。在非洲某國,一家中國建築公司偷吃了一隻狗,當地黑工知道後集體罷工,表示抗議。還有一家建築公司,剛來的時候附近水庫裡好多野鴨子,這家公司就把這個水庫當作養鴨場,天天來抓鴨子吃,沒幾個月,鴨子就被吃光了,水面上漂滿了野鴨毛。
中國人在非洲,尤其是那些中方員工較多的建築單位,所到之處都搞「三光」政策,豬光、雞光、野味光。一次,西北大區的工業局Beckley局長對我說:「當年你們中國人在這裡修公路,把這裡的豬都吃光了。你們中國人要來這裡,須提前一年通知我們,我們好號召村民們為你們養豬。」來非洲的中國人,一定要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如在衣索比亞,驢和狗是絕對不能吃的。
(按:一位常年在非洲生活工作的劉植榮先生發表了一篇文章,通過他密切接觸的部長、省長、企業家、酋長,還有村民,等等各個層次的非洲人民,勾勒出中國人在非洲人心目中的幾大印象。)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