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股市壓力如泰山壓頂

【看中國2014年05月07日訊】從4月18日到30日,有156家擬上市公司在證監會網站實行預披露。

結束為期14個月的IPO凍結期,1月份43家公司上市,2月份5家上市,現在等待上市的公司,632家。隨著第九批IPO預披露名單的公布,市場感受IPO的壓力如泰山壓頂。

預披露家數不等於上市家數,是IPO新規的體現,提前讓市場瞭解公司信息。但市場對此相當的不買帳,選擇用腳投票。截止4月25日的一週,滬綜指持續調整,累計下跌2.92%,下破60日均線。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護盤力量弱化,藍籌股成色大降,對市場支撐力度呈現遞減態勢;而以創業板指數為代表的小盤股公司股價重挫,衝擊市場情緒。除了那些並購重組、分紅等題材小規模炒作外,其他板塊風聲鶴唳。4月28日,新的一週開盤首個交易日,滬綜指再次如斷頭鍘刀一般狂挫,最低下探到2000.14點,收盤於2003.49點,下跌1.62%。

密集的上市公司預披露讓人如釋重負。遲也來,早也來,遲來不如早來。密集預披露顯示,證監會下決心不再用調控上市節奏的辦法操控股市,證監會已經把信息披露與市場定價作為改革的重點,至於市場漲跌,不是管理層該操心的事。

弱市公司密集排隊上市,造成投資者非理性恐懼症,牛市時上市面利好,弱市時大規模上市本能與抽血相連。

股市下跌有基本原因,炒作是短期的,長期就是基本面的反映,即使如荒草般狂長的中國股市中國炒作資金,也禁不住時間的考驗。即使沒有那麼多企業預披露、排隊上市,2013年股市也沒有好到哪兒去。投資者心裏也清楚,預披露不等於上市,證監會將控制上市的節奏,弱市原因在市場之外。

有的基礎數據完全不是股市所能掌控的,上不上市都改變不了,這才是決定中國上市公司的根本。

中國企業負債率逐級走高。

去年4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中國上市企業負債率上升,市值排在受調查前10%的公司上升幅度明顯,這些上市公司全球資產負債率較03年水平上漲10%,是整體上漲幅度中間值的兩倍,平均債務佔總資產比例超過80%。原材料、公共建設和房地產等行業為槓桿率上漲最快板塊,這些企業幾乎國有企業。

另據標普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中國非金融類公司的債務總額共有12萬億美元,為GDP的120%。預計2014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持債規模將達到13.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3.7萬億美元,遠遠超過OECD企業債務比率90%的警戒線。

公司負債率上升而盈利能力下降,道瓊斯通訊刊登瑞銀證券策略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企業所得稅今年一季度累計同比9%,顯示整體企業盈利能力已經降至歷史上的業績低點──有企業所得稅數據以來,僅少數短暫時期出現過10%以下的低增速。一些行業目前看來的低價未必是真的低價,價格是動態的,是高是低取決於未來公司的前景。經濟下行週期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想在股市大塊吃肉大碗喝湯,門也沒有。大部分企業難以為繼,直接融資成為重點,在直接融資中,沒有比股市成本最低的融資方式了。目前大量企業上市,是負債率倒逼下的結果。

負債率高企時大公司回購股價回報投資者,同樣不可思議。上市公司分紅表面不錯,但分紅與融資額不成比例,分紅與股權收益絕大部分進入了大股東的口袋。重融資輕回報的股市草莽文化,在近十年內不可能有根本性改進。

民間資金仍未得到有效配置,信用不彰與效率低下,使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除了個別政府大項目、大央企能獲得平價貸款,在去年年初的第三屆小額信貸聯席會年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浙江80%的小微企業是靠民間金融,平均下來融資成本高達30%,做實體經濟的小微企業的投資回報只有3%。

公司業績、金融文化、貨幣政策、融資壓力,都不支持牛市。要強調的是,經濟下行週期是並購重組牛市、有實力的大資金將在一片狼藉中大快朵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葉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