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孩子的心(圖)


(圖片來源:騰訊健康)

很多人誤以為「學心理的」無所不能,所以常把我家電話當成「生命線」,一遇到疑難雜症,就馬上來電求救。

臨時保母生涯

那天,年輕朋友在電話裡兜了一大圈,終於切入正題。

她說:「我們曾與醫師談過,他懷疑孩子有亞斯伯格症。你最近忙不忙?可不可以幫忙看一下,提供意見?」於是我答應暫時擱下堆積如山的工作,擔任孩子的臨時保母。

見面時,孩子就像我記憶裡的模樣,依舊白淨、敏銳、彬彬有禮,只是長高了些。小男孩得意的向我介紹家裡那半歲大、漂亮的小妹妹;他生長在清一色男丁的家庭裡,能克制「失寵」的妒嫉心,表現哥哥的風度很不容易呀!

第一天,我們和平相處,我的地位馬上從「陌生阿姨」晉升為「朋友」。這個大躍進,讓年輕父母嘖嘖稱奇,但我還是無法解釋孩子怎會出現尖叫、咬人、打人的舉動,只好繼續當他的「跟前侍衛」。

第二天,我們的交情升級,從「朋友」變成了「好朋友」。但我依然嗅不到他有一絲亞斯伯格的味道。跟年輕父母說了我的觀察,可是他們仍有疑慮,我只好繼續臨時保母的生涯。

第三天,有個小小家族聚會,當孩子的爺爺、奶奶、叔叔出現時,終於見識到那個會尖叫、打人、咬人……有嚴重情緒困擾的他。小男孩完全失控,不停的尖叫,一手緊抓爸爸的手,另一手狠狠捶著爸爸的腿。朋友拋給我一個「瞧!就是這樣子」的表情。

午餐時,他不肯讓爸爸、媽媽靠近,獨自坐在角落吃麵。我端起面,蹲下身,並指著他身旁的空位問:「我可以坐這裡嗎?」小男孩輕輕點頭。

看著他,我小心翼翼詢問:「剛才為什麼打人?」不敢期待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會回應,但從他清澈的眼睛裡,似乎看見了他心中藏著別人看不到的痛。小男孩幽幽的說:「因為每個人都罵我。」

解讀兒童心理

孩子的問題行為,宛若冰山一角,真正的成因猶如隱藏在水面下、巍然聳立的冰山。例如:孩子喜歡尖叫、打人、咬人,就可能有各種糾結的成因。如同故事裡的孩子,他的問題行為可能是反映愛被瓜分的嫉妒,表達內心的痛,也可能模仿父母的問題行為,或是用來把大人耍得團團轉的殺手頦,也可能是缺乏紓解情緒的方法和策略。唯有仔細解讀出兒童隱藏的心理狀態,才能針對成因找到正確的因應對策。

孩子的問題,不能只治標不治本,以為鏟除「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就已經解決問題,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問題仍深藏在水面下。唯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與立場思考,找出問題癥結,協助他們排除困難,學習克服層層心理障礙,才能根除問題呀!

關心孩子的父母,你知道如何解讀兒童心理嗎?

本文留言

作者王秀園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