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劉邦如何「惡搞」侄子(圖)

「鍋裡沒了」,在現在來看,應該是個頗具網路精神的不錯的網名。但這個封號若是皇帝賜給自己近親的,就有點近乎於惡搞的性質了。然而,漢高祖劉邦就的確在2000多年前把意為「鍋裡沒了」的「羹頡侯」賜給了自己的侄子劉信,其原因是劉信他媽,也就是劉邦的大嫂,在劉邦不務正業的時期少管了他一頓飯。 
 
一頓飯留下擊釜之怨 
年輕時的劉邦在家鄉是個混混,喜歡和酒肉朋友一起喝酒、賭博、吹牛。因為自己沒有什麼收入來源,他就經常帶著酒肉朋友到哥嫂家蹭吃蹭喝。時間長了,他嫂子就有點不樂意了。有一天,當劉邦又一次帶著一幫小兄弟走進家門時,他嫂子便忍不住拿起鍋鏟,狠狠地敲鍋嚷道:「沒了!沒了!」敲鍋聲弄得劉邦一下子紅了臉,從此便留下了「擊釜之怨」。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大封近親為王為侯,但唯獨就是不封大哥的獨子劉信。大嫂見別人家都得了爵位,自己的兒子遲遲沒有消息,便跑到太上皇劉瑞那裡去爭吵:「信是你的長孫,是皇上的親侄子,連親侄都不封爵位,天下有這個理嗎?」 
 
劉瑞於是便跑到劉邦那裡問其原因,仍不忘擊釜之怨的劉邦生氣地說:「大嫂這個人寡情寡義。」劉瑞調解道:「你大嫂守寡多年,帶著孩子過日子,挺不容易的,看在你大哥的面上,不封王,也要封侯啊。」老爸來求情,劉邦雖然記仇,也不好直接回絕,但在下旨時,卻頒了一個刻薄名字「羹頡侯」——羹頡就是用杓子刮鍋底的意思,說白了,就是「鍋裡沒了侯」。 
 
死後還在「興修水利」 
 
雖然封號不怎麼好聽,但劉信來到肥西和舒城之間的這塊封地後,還是做過不少好事。
 
上任伊始,劉信看到「龍舒水源出西山之峻嶺,勢若建瓴」,而崗區多乾旱。當年十月,劉信就率萬眾於舒城縣七門山下開鑿七門堰,修渠建閘,引龍舒水(今杭埠河)灌東北部崗地800頃。同時,又於七門嶺之東修筑烏羊堰、曹澤堰,「灌田三萬餘畝」。解除了轄地農田遭受乾旱的威脅,使農業得以豐收,耕者安居樂業。至今,七門堰仍是當地重要的水利工程。 
 
劉信生前為興修水利做了好事,死後還無意中又做了一件好事。舒王墩(劉信的墓)附近有個九連塘,相傳是舒王墩封土的取土地。九連塘由九個水塘組成,每兩個水塘之間有塘埂相隔,呈弧狀連接分布,形成一個龐大的水庫,所以當地鄉民又稱之為「連心塘」。九連塘時代久遠,成於何年史誌無考。不過當地流傳著一則民諺:「上有七門堰,下有九連塘,大干三載不求天,木龍(水車)攪水上干田。」 
 
九連塘雖是劉信的無意所為,卻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好處。正因為如此,羹頡侯也被百姓尊稱為「舒王」。
 
責任編輯:夏裔
本文留言

作者殷平 馬楊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