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土豪」成為一網路熱名,它「原指在鄉里憑藉財勢橫行霸道的壞人,後被引申為無腦消費的人民幣玩家,是公眾自嘲和從自我生活詮釋的角度,在心理上把自己與那些土豪分開,回歸到普通的大眾。」 從這個解釋上看土豪還不能完全算是貶義詞,只是折射出對土豪又愛又恨的複雜心態。
我也借這個詞數一數我身邊的幾位加拿大土豪。
春,是我曾經租房的房東,06年剛到加拿大在滑鐵盧買了一獨立屋和女兒同住,因為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國外,就辭了職陪女兒來讀書。她是個精明能幹的女人,但人很勤勞,在咖啡館打一份小時工。春的先生在中國石油駐非洲搞建設工程,因為薪酬不錯,所以沒有放棄這份工作,而是加拿大非洲兩地來回跑,隔幾個月來加拿大住上數週,夫妻倆是聚少離多。
某天和春閒聊,覺得她去咖啡館上班太辛苦,建議她換份工作。她說,「其實我不缺錢,只是想在這座小城找個事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女兒高中的時候我還忙,現在讀大學了我放心很多,生活上照顧也少。我在國內有幾套房子,其中一套是別墅,先生的收入也不錯,與其在這兒打工不如讓他在中國打拼。 我在這兒沒事則看看房產信息,有合適的就買一套炒樓花,也有不錯的回報。」
幾年後等我離開滑鐵盧和春告別時,她告訴我因為女兒畢業了她也要離開滑鐵盧了,已在Oakville買了房準備搬那兒去住,而且還在多倫多市中心投資了兩套公寓,一套給女兒住,一套出租。一個看似普通勤勞的女人原來也是有「土豪」實力的。
天,是房產經紀,剛回到多倫多時租房找過他,他是個熱情的經紀,可能經紀通常都是話茬子,所以和他認識沒多久就滔滔不絕和我講他的經歷。他說他們一家三口分住在三個不同的國家,他在多倫多,兒子在美國讀高中,妻子在中國某銀行當副行長, 給兒子每年的私校費用約5萬美元。
我很好奇地問你一個地產經紀加上你老婆的工資可以供你兒子上美國高中和未來的大學?他很坦率,說「我在中國就是一普通銀行職員,不貪污不受賄,但我對房地產很有興趣,就這十年在國內投資房產賺了第一桶金,現在覺得國內房地產也不好做,同時為了兒子的發展,就出來了。老婆在國內銀行的收入很可觀,所以她願意在國內留守。
我呢繼續重操舊業一邊做經紀一邊自己炒樓花,加拿大的房地產不像中國那麼容易起伏,很穩健,也是不錯的投資。」「把兒子送私校,除了有好的師資力量,給孩子良好的品格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高中就建立良好的校友關係,對他今後進入社會的人際脈絡會有幫助。」 這個其貌不揚剛來多倫多3年的天原來也是一「土豪」,而且對孩子的教育還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莉,是我曾經國內的同事,兩年前移民溫哥華,後來發現到了溫哥華感覺又回到了中國,因為不喜歡那種環境,去年搬到了多倫多Oakville,在湖邊買了套近200萬的房子。房子是舊區的Bungalow翻建而成的,但因為外牆古樸典雅,在小區裡並不突兀,一如他們低調的風格。莉和她先生國內開有一建築設計公司,但先生厭煩了國內的人際關係而舉家移民,莉的先生很有個性,憑他現有的實力,下半輩子的生活是不愁的,但他只想找個安靜的環境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屋內裝修很有品位,家中牆上的裝飾畫全是自己的作品,最近又迷上看哲學書,說想報個哲學系去學校讀書。
而莉是個比較現實的女人,十年前就不安分做個公務員而辭職和先生開了設計公司,她負責接業務,先生把好技術關,十年下來,除了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上海、杭州等地也是房產數十套。如今來加拿大,把兒子送私校,又添了一女兒,家裡雇了菲佣,一家人其樂融融悠哉悠哉過著「土豪」般的生活。
其實這樣的移民土豪愈來愈多出現在我們身邊,他們有一些共同特徵:
新移民佔主體,尤其是2005年後出國的,不用靠打工,拿各類證書找專業工作。
國內都保留著生意或者有一方留守在中國繼續土豪事業。
土豪的第一桶金都或多或少和房地產有關,來加拿大後繼續從事或投資房地產。
土豪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能送私校絕不讀公校。
喜歡住郊區避開市中心的喧鬧,享受加拿大優美的自然環境。
當土豪大批遷徙到加拿大,我們這些早期移民是否受到了衝擊?不言而喻,國內的貧富差距也隨著土豪們的到來而影響著中國移民在國外的境遇。多倫多的房價飆升和土豪們的投資有不小的關係,幾百萬的豪宅是土豪們的目標,不是朝九晚五上班族能奢望的。當我們還為房貸利率的低迷而慶幸時,土豪們已經用現金一次性付清了房款。當初我們這些老移民出國不就奔著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公平的社會環境而來的嗎?如今才發現生活在哪都一樣,Money Talks 是絕對的,公平的環境是相對的。
當然土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們的暴發也好投機也好,也是付出努力的。你說他們眼裡只有金錢嗎?他們也追求精神生活,而且還是建立在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基礎上,畢竟玩琴棋書畫也得生活無憂啊!況且我認識的這幾位土豪還不是投資移民,都懷揣有國內大學或碩士文憑,他們非常注重孩子的培養,出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寄希望下一代能從「土豪」變「貴族」。所以你看到這樣的土豪,除了羨慕妒忌恨還能有什麼?
有一則笑話是這麼說的,青年問禪師:「大師,我現在很富有,但是我卻一點也不快樂,您能指點我該怎麼做嗎?」 禪師問到:「何謂富有?」 青年回道:「銀行卡裡8位數,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嗎?」 禪師沒說話,只伸出了一隻手,青年恍然大悟:「禪師是讓我懂得感恩與回報?」「不,土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我們真的可以和土豪做朋友嗎?朋友往往是建立在共同背景,共同經歷,甚至相似的經濟條件基礎上的。我目前最好的朋友還是剛來多倫多時共同租房的戰友以及和我一起在這兒讀大學的學友。因為我們共患難,共分享,共同走過這十年,有相似的體會和成長,讀得懂對方的一言一行。而土豪們不必也不願去體會這種我們所認為的生活「財富」,他們的消費觀念往往比老移民超前,一身名牌,進出奢侈品店,出手闊綽,而加拿大高額的稅率讓老移民過日子總是精打細算,捉襟見肘。你和土豪做朋友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當然這則笑話裡還傳遞著另一層含義,懂得感恩與回報,是很多土豪們所欠缺的品格。之所以把他們稱為土豪也是對他們揮灑錢財的無所顧忌,為富不仁的反諷。可能是因為受中國文化裡「笑貧不笑娼」「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影響,炫富是土豪們證明自己有實力的唯一途徑,是目前中國的價值觀拜金主義最好的詮釋。我們不否認富有是好事,但如果能通過施予和公益回報給社會,自尊、自律、自明,那才是土豪們提升自己價值的途徑,成為擔當社會道義、實踐人類道德的「貴族」。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