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央行叫停移動支付 只因維護金融安全?(圖)

地方債務危機 金融違約真正之源

作者:岳超  2014-03-18 05: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3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岳超綜合報導)騰訊和阿里巴巴為爭奪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的移動支付之爭,本週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3月14日,大陸央行下發政策文件,叫停大陸目前最為火熱的網際網路支付服務——騰訊已推出的二維碼支付、以及阿里巴巴和騰訊即將推出的虛擬信用卡服務。然而就在3月9日人大、政協的兩會上,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剛剛表達了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支持態度。

二維碼支付是指用戶可以用智能手機掃瞄二維碼,實現直接付款和轉賬;而虛擬信用卡服務是騰訊、阿里巴巴與中信銀行(China CITIC Bank Co.,0998.HK)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產品,直接通過智能手機向用戶授信,消費者獲得授信後,可以在支持中信銀行信用卡的電商網站上購物。

據網易財經報導,央行支付清算司馮新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央行叫停這兩項服務主要是從客戶支付安全的角度出發,何時能恢復這兩項業務也不能確定。受此影響,騰訊控股3月14日早盤跳水5%;而作為虛擬信用卡發卡行的中信銀行當日則大跌 8%。

於此同時,在3月15日消費者維權活動晚會上,央視報導了一系列網際網路金融的詐騙案例,其中特別強調二維碼支付的風險,並提醒用戶不要隨便使用手機掃瞄二維碼支付。

網際網路金融安全 牽出理財產品風險

在央視315晚會曝光的網際網路金融詐騙案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迄今為止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詐騙最大案---由香港金玉恆通公司提供的理財項目,該理財產品購買時承諾月息45%,涉案金額超過100億人民幣,瞬間化為烏有,導致全國2萬多人血本無歸。

經央視調查發現,香港金玉恆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無牌公司,2013年的10月25日,香港證監會在2013年10月25日就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金玉恆通的預警信息。然而這又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這樣一個無牌而且又被香港證監會預警的公司,為何能堂而皇之的在中國大陸進行理財產品銷售呢?

據央視315報導中提供的數據:中國大陸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已經突破10萬億元,2013年共有超過4萬多隻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其規模較2012年同期大幅增加60%;其中,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81%,單個品種最高年化收益率接近20%。那麼在這麼多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中,又潛伏了多少「金玉恆通」呢?

按照央行下發的文件,叫停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服務,是因為「二維碼支付設備與傳統的POS專用設備相比,缺乏起碼的交易信息技術保障,也未經過任何專業的安全認證,無法保障交易賬戶的安全性和交易的真實性,一旦風險發生,還無法追查。」如果按照這個檢查標準,目前大陸銀行提供的各類高回報理財產品,所帶來的風險要比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服務還高許多,但央行並沒有下發明顯的防範舉措。

有分析人士認為,騰訊的微信二維碼、阿里巴巴的餘額寶等移動支付產品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主要是個人信息泄露而導致的財產損失,這種風險如果發生,用戶可以馬上發現,因此風險不會無限擴大,必要時用戶可以問責騰訊和阿里巴巴;而理財產品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卻如同看不見的黑洞,一旦發生,用戶將追訴無門。就像「金玉恆通」詐騙案一樣,提供該理財產品的銀行或監管部門都不會對受騙用戶的損失承擔責任。

公募債務違約 或預示更大風險

因此,這就帶來一個更讓大陸民眾關注的問題:如果政府或企業通過銀行發行的公募債卷如果也發生類似違約,大陸民眾是否也會像購買「金玉恆通」產品一樣無法追回投資?

所謂公募債券是指按法定手續,經證券主管機構批准在市場上公開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的認購者可以是社會上的任何人。發行者一般有較高的信譽,目前在大陸的公募債券發行者主要政府機構、地方公共團體外,以及獲得大陸政府認可的私營企業。

據財新網報導,3月4日中國大陸發生了首例債券信用違約。上海超日太陽(2.59,0.00,0.00%)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當天發布公告,「11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這使得「中國式」剛兌的最核心領域「公募債務0違約」一夜之間成為歷史。目前上海超日公司的股票已經停牌,剩餘利息的何時兌付也成了未知數,讓購買債券的投資民眾如坐針氈。

這也意味著中國大陸私募債務違約已經開始向公募領域波及,這也牽動了億萬購買了公募債券的大陸民眾的心。

政府債務危機 金融風險的源頭

中國大陸「公募債務0違約」的被終結,也應徵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陸金融和債務的擔憂。根據大陸官方報導,大陸地方政府負債已經超過18萬億人民幣,這些負債都是由地方銀行提供的貸款;而債務大部分是政府和銀行通過公募債券的形式發放給投資者,通過貸款項目的利潤來回報投資者。

然而,目前在中國大陸,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至今為止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債務,而主要只考核地方政府的GDP增長。也就是說,地方政府的債務如果發生風險,這個風險很可能就會被轉嫁給投資者承擔,或者成為銀行壞賬。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兩會上,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公開對記者表示,「一些地方政府政績觀扭曲,為了單純追求GDP或城市大變樣,盲目舉債,借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還」,因此審計署曾建議中央,要把債務風險納入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

有分析人士認為,董大勝能夠在兩會上如此「公開放料」,意味著中國大陸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已刻不容緩。如果地方政府在舉債時就沒想償還,那所欠的巨額債務基本不可能償還,這些都將成為大陸銀行的壞賬。

如果這些壞賬的利息超過銀行自身的利潤,那麼銀行將面臨破產風險,要規避這個風險,要麼是央行繼續印鈔為銀行注資,要麼就是銀行對投資者進行違約。目前人民幣持續對外貶值,說明央行印鈔的空間已經趨近極限,那麼解決債務危機,只有採取違約的方式,3月4日首例公募資金違約,就是一個明證。

大陸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後續如何發展,媒體將持續關注。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