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2月15日訊】美加兩國交換旅客入境信息的計畫,今年6月將實施第三階段,所交換信息包括兩國公民。2015年,加拿大或將實施第四階段,要求航空公司給政府提交所有離境旅客的信息。不過行家表示,此舉將對加拿大吸引中國移民影響不大。
按加拿大總理哈珀與美國總統歐巴馬2011年簽署的邊境協議,兩國通過建立一個出入境信息協調系統,分享兩國共同邊境的旅客出入境記錄,從加拿大進入美國的記錄成為從加拿大出境記錄。
該項目分3期實施,第一期只針對第三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結果遠超預期,從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加拿大和美國對於從對方收到的入境記錄調和率(Reconciliation rate)分別為94.5%和97.4%。第二期將交換信息的對象擴展到兩國的永久居民,該階段的效果仍在分析中。
第三期將在今年6月30日實施,交換信息的對象將擴展到美加兩國的公民。
加拿大移民政策分析師、移民律師李克倫(Richard Kurland)稱,加拿大還有第四期舉措,就是建立一個與美國類似的系統,要求航空公司給政府提交所有離境旅客的信息。
李克倫對說,他估計這第四期舉措,將在明年實施。
分享記錄 政府多部門受益
第一期只針對第三國公民或永久居民,主要是滿足邊境安全及反恐需要;第二期包括了美加永久居民,所收集的數據將支持實施移民及公民政策。李克倫稱,該系統完全實施後,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BSA)有能力發現過期居留的人,更有效地監督被勒令離境的人,更有效地核實楓葉卡及公民申請人被要求的居住天數。
CBSA稱,他們正在分析第二期的效果,包括多少被勒令離境的人已經離開加拿大。
多倫多資深移民顧問黃國為向表示,第二期的效果已經看到,入籍申請人如果被要求填寫居住問卷(RQ)的話,以前需要自己去CBSA拿入境記錄,但現在不需要,公民部從內部系統已能拿到。
他說,這些出入境數據應用在核實移民及公民等條件上,「很合理。簡單、清晰。」
加拿大剛提出的公民法改革,現在要經過3人審核的程序,將變為1人審核。黃國為認為,這也是得益於這個新系統的支持,使公民申請的審查可以簡化。因為資料很清晰,沒那麼多可能出現的疑問。不服上訴的個案將減少,為納稅人省更多錢。
第三期將收集包括公民的出境信息,領取失業金的人如果在國外停留超時的話,將可能拿不到失業金。按政府規定,只有可以在加拿大上班的人才合格領失業金,臨時出國需要通知當地的加拿大服務中心(Service Canada Centre),能在國外逗留的連續時間最長7天,而且只限於參加家人喪禮、陪親人求醫、訪問病重親人或求職面試等。
對於其他有居住要求的政府福利,有關政府部門也將能更有效地核實領取人的資格。
行家:對吸引中國移民影響不大 中國人不會看得那麼遠 移了再說
常常不在加拿大,又想保住移民身份,或早日入籍的人,以前可以從陸路先去美國,然後再飛中國或其他國家,加拿大就沒有他們的出境記錄。所有出境信息都在政府手中後,這招就行不通了。
不過,多倫多資深移民顧問黃國為認為,加拿大實施了出入境信息收集系統,提高了入籍要求,也不會對中國人移民加拿大的意欲有大影響。
「中國人不會看得那麼遠。」他說,因為難度是出現在移民成功以後,如何保住身份及入籍。很多中國人利用沙省、愛德華王子島的移民計畫來了加拿大,但不計畫住在那些地方,他們知道這些移民計畫有附加條件,但還是來了再說。這是中國人「急功近利」的做法,加上中國移民中介的宣傳,使這種做法很普遍。
他說,美國的EB5投資移民計畫很火紅,吸引了很多中國人。投資50萬或100萬,給的是有條件的綠卡,2年內要聘請10名全職員工,才可能消除條件。這些人不是不知道,他們的做法,是去了再說。「如果一開始就想如何保住身份的話,可能有些人不會去了。」
「絕大部分人不想如何善後。」黃國為說,所以保持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和入籍的難度增加,也不會對計畫移民的中國人有明顯的影響。因為中國人對移民有「迫切需要」,所以才會採用「走了再說」的辦法。他們經常問的問題,是「最快何時行?」
另一方面,政府掌握了移民出入境的準確信息,對楓葉卡及入籍申請的審理效率肯定有幫助。正如加拿大資深移民律師李克倫(Richard Kurland)所說:「處理會更快,更容易。」
反恐需要壓倒一切
加拿大與美國開始談這個協議時,是打著提升邊境安全及反恐的旗號,但也曾招來很多批評,以及對可能侵犯個人隱私的擔心。黃國為稱,美加兩國對人權都很重視,這樣的做法需要有一個好理由,「反恐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收集資料是一件很大的事,不是說做就可以做的。」他說,除非涉及很嚴重的犯罪調查,或者有法庭指令,移民部不能隨便向其他政府部門或機構要資料。
黃國為稱,科技進步使快速處理、儲存及傳輸海量信息成為可能,同時,反恐及反福利詐騙都是大多數人支持的;更有效地核實移民是否夠條件更新楓葉卡或入籍等,能加快申請處理速度,多數移民會得益,想投機取巧的人畢竟是少數。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