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集團性腐敗 體制不治之頑症

【看中國2014年02月09日訊】中紀委日前表示,「有的地方長期存在團夥性的腐敗活動,涉案人數很多,活動範圍很大,也遲遲未能查處」,要求一案雙查,問責地方紀委。其實,集團性腐敗是中共體制性問題,已是無藥可醫,當局這種反腐方式並沒有對症下藥,治標不治本。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官場,乃至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治下中石油和政法系統等,已有數量頗為可觀的腐敗分子被查處,當中很多是窩案串案,抓捕一名腐敗官員,往往牽出更多腐敗官員。中石油系統最為典型,自前董事長蔣潔敏以下,集團高管多數有問題。而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亦牽出幾十位廳局級官員。

窩案形成與中共的體制有關,中共用人體製表面上是通過層層選拔考核,實際上仍是一把手說了算。一把手未必用人唯才,很可能是用人唯財,誰跟他對脾氣,會辦事,能輸送利益,誰就能獲得優先提拔,往往變成腐敗分子提拔腐敗分子。腐敗官員沆瀣一氣、買官賣官、「有福同享」,形成犯罪共同體,等到出事時,往往拔出蘿蔔帶出泥,牽連出一系列的官員。

八府巡按 隔靴搔痒

早年的湖南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腐敗案,從市委書記、市長到小科員,「一根腸子爛到底」,一百八十五人被查處,整個郴州官場倒了大半。震驚全國的安徽省阜陽市法院腐敗窩案,涉及的官員達八、九百人之多,其中副處級以上官員二百多人,裡面不少人涉嫌行賄買官。這些窩案的爆發,都是一把手被查處之後,導致東窗事發,形成滾雪球之勢,出現體系性潰爛。

這些窩案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查處非常困難。由於貪官們已形成龐大的利益集團,相互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有一個成員出事,其他成員便會伸出援手,或者刻意阻撓調查拚死抵抗,必要時還會丟車保帥。因此窩案的突破非常困難,即使百姓連年舉報,也如同泥牛入海,根本沒有任何回音,除非最高層直接干預,下達指示。

現在第五代在全國進行大面積反腐,要求各級紀委「守土有責」,巡視組發揮「八府巡按」作用,但總體而言仍然是隔靴搔痒。歸根究柢,如果用人制度不改,不將權力關進籠子,即使今次整風反腐取得一定效果,不久腐敗又會春風吹又生,窩案串案照樣難以根絕。

現在的問題是,「黨管幹部」的用人制度是中共實現執政的主要方式,這個制度與「黨指揮槍」一樣不可能動搖,否則中共執政地位將難保,這就令反腐出現一個惡性循環。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共只有自己革自己的命,發動社會各界監督,開門反腐,才能真正根除腐敗這顆毒瘤,第五代有這樣的魄力嗎?又有這樣的勇氣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佚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