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沒有異見就沒有未來(組圖)

 2014-01-27 01: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審判許志永的法庭前

【看中國2014年01月27日訊】新公民運動參與者陸續受審,但是微博啞然失聲。專家認為,不能容忍異見的中國難以做到科技創新。香港人在《明報》風波中體會到言論自由的更多意義。

1月26日,中國新公民運動的發起者之一許志永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名 判刑四年。此消息被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傳播,但是網路評論被大量刪除,僥倖未被刪除的是少數,例如網民「信王軍」說:「在中國,坐牢會變成一種榮耀。多次參加許志永的公民聚會,目的明確為推進中國公民社會的建設及推動努力著,揭露官員腐敗的公開運動以及和平表達自己的觀點努力著。……許志永入獄四年的代價,換來社會對體制的清醒絕望。」

與許志永同案的活動人士侯欣,在法庭上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最後陳述《我做的太少》。發言稿在網路得到上萬次的轉發之後被刪除。侯欣在最後陳述中說,「如果要求官員履行最基本的職責,公示財產,是有罪的,那麼我們這個時代就是荒謬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無論是高高在上的袞袞諸公,還是為生計奔波的平頭百姓,都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伊力哈木·土赫提(2010)

同一天,烏魯木齊警方發布消息說, 中央民族大學教師伊力哈木•土赫提與境外「東突」勢力勾……經公安機關縝密偵查,掌握了伊力哈木•土赫提涉嫌分裂國家的確鑿證據。」此消息在新浪微博傳播,但是搜索「伊力哈木」出現提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伊力哈木」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任何讚賞和懷念伊力哈木的微博都被刪除,例如作家黃章晉說,「在我家看NHK記錄片世紀映像中的《漫無盡頭的民族悲劇》時極為震撼,覺得有必要讓學生知道民族仇恨的可怕,特意拷貝後在公開課上播放。而且,有關部門一直派人旁聽伊力哈木講課,到底是他瘋了?還是有關部門瘋了?」

為什麼中國趕不上美國?

中國會在科學和工程創新方面超過美國,成為凌駕於美國之上的科技強國嗎?康奈爾大學榮譽教授斯蒂芬•L•薩斯(Stephen L. Sass)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不容忍異見的中國能夠做到科技創新嗎?》( Can China Innovate Without Dissent?)。薩斯說,「作為一位曾在中國教學的科學家,我也不相信中國很快會在創新上佔據優勢 - 至少在中國的體制文化從壓制異見者朝著支持言論自由和鼓勵批判性思維轉變之前是不行的」。在過去的幾百年中,幾乎所有的「範式轉移」創新,都出現在政治和思想自由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

薩斯說,首先,自由社會鼓勵人們心存懷疑,提出批判性的問題。其次,雖然政府對研發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創新往往是自下而上地產生的。第三個原因是政治上的。自由社會吸引了外國人才。

媒體不是一般的企業

香港《明報》換總編風波仍未平息。評論家練乙錚在《信報》發表評論《 從<明報>事件看自由的聲音在風雨中成長》,認為《明報》事件「必將令更多人站起來、站出來,為保育自由特別是新聞自由而奮鬥。可以說,事件定義了港人真正要爭取、要付出的開始」。


香港讀報人

練乙錚說,開放媒體之所以能夠是一塊塊有價值的籌碼,必然因為統治者恨之入骨、務必去之而後快。正因如此,這些媒體的「壞孩子」身份對財團而言便是其價值之所在;一旦「壞孩子」變成「好孩子",籌碼的作用便消失。因為這個利益機制的存在,媒體之愈是公器,其私用的價值便愈大。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守護明報,守護香港》。作者林昊燊認為,報章是公器,並不是一般的企業,更何況《明報》是一間歷史悠久的知名傳媒機構,如果真是空降一名不熟悉香港事務的非本地老總上場,就意味著其他的企業也可以有樣學樣的輸入外勞。因此,即便如何不喜歡《明報》,全港市民也不可讓《明報》再度失守,如果沒有傳媒監察社會對你不重要、重推洗腦國民教育對你又不重要,那麼,保住現有飯碗及升職加薪的機會對普羅市民來說一定是件頭號重要的大事。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