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敏學術造假 中國院士制度遭批(圖)


據央視新聞1月7日報導,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生王正敏被舉報論文抄襲。

【看中國2014年01月16日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造假案引發起有關中科院院士制度弊病的批評。一些學界人士表示,是否具有公認的學術成就應當成為院士的遴選依據,院士制度的政治化傾向必須扭轉。

王正敏的學生王宇澄2012年初舉報其學術造假;中科院當初推薦王正敏為院士的四名院士遂於2013年10月向中科院遞交聯名信,要求將王正敏從學部除名。此前,復旦大學曾於2013年8月公布調查報告說,王正敏學歷造假一事「不實」,但批評其「學術態度不實事求是」。當事雙方對此有異議。中科院學部為此成立專門工作小組進行核查。學部表示,此事尚在調查中。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表示,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的背後是人們對院士制度弊病的不滿:

「人們倒 不一定是對他某一個人感興趣……而是對院士中存在的弄虛作假、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問題的指責。」

美國俄克拉荷馬中部大學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小兵教授說,中科院院士的遴選、高校教授和學術帶頭人職稱的評定都帶有很強的政治性:

「政治性都很強,主要還是加強黨的領導。最近還好點,以前都是官本位,完全都是內定的。」

胡星斗教授表示,許多人削尖腦袋謀取院士頭銜是受利益驅動:

中國的院士享受一定的級別、待遇,比如副部級待遇。」

胡教授舉著名水利學家黃萬里教授等人為例說,在中國,很多「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能成為學部委員或院士:

「(有些人)可能由於其政治觀點等原因當不上學部委員。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很多人因為其管理才能成為院士。按照世界上的常規, 管理者是不能進入學術大獎候選人行列的。」

目前中國院士遴選機制涵蓋科研機構的提名、同行的評議投票以及公示等多個環節。新華社的報導對這些環節是否存在走過場現象提出質疑。

原標題:王正敏涉嫌學術造假案引發有關院士制度弊病的批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