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06日訊】有幾個朋友的孩子考進了美國的常春籐名校一流高等學府,家長們在一起,都羨慕地不得了,戲稱學子們爬籐成功。第一代移民來了美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為第二代移民創造一個機會,讓他們沒有父輩的艱辛,幸福地享受父母移民後的福利。
美國申請大學通常是孩子們想報考什麼大學,考了SAT(美國大學入學統一考試,孩子們從上高中後想考就可以報名,一年可以考幾次,主要是考英文和數學)後,一上十二年級,高中畢業生們,可以根據考試的分數和個人素質,申請無數所大學,SAT成績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不過,大學不會只靠成績錄取,還會參考孩子們高中表現、老師評語、個人履歷和個人自我評估,想上好大學,不能剛愎自用,但一定要信心滿滿,只有將自己誇成一朵花,才能引來大學採蜜。
兩個上哈佛的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沒有顯赫背景便讓哈佛刮目,也不是富豪家族給哈佛捐款而被優先考慮,他們都是在公立高中接受的美國政府免費義務教育,和美國普通中產的孩子一樣,進行著公平的競爭。父母的背景則截然不同,卻是殊途同歸。
女孩子是在費城市中心的一所公立學校上學,那是間很特別的公立學校。費城市區的一般公立學校,普遍口碑不是很好,不過女孩就讀的學校在全美享有盛譽,上次歐巴馬來費城樹立他的親民形象時,還專門去那所學校訪問。
美國通常是家住在那裡,孩子就可以無條件地去該區的公立學校免費上學。那所公立卻很特別,實施的是精英策略,所有的孩子都是考進去的,沒有後門。進去後也不是一勞永逸,學校每年會淘汰百分之十的學生,如果成績不達標,在年底會被淘汰出去,換一批新生進來,學生池永遠是活水。這其實很殘忍,不過對於想在其中就讀的學生,則是別無選擇,裡面就讀的競爭激烈,可想而知。朋友的女兒能進去,已是出類拔萃的結果,更能在班級裡面名列前茅,則是自身努力了。
朋友是通過家庭移民來美國的,沒有在美國讀過書,一對上海夫婦,太太幫人開店,先生做導遊,不過是在異國他鄉謀生而已,並沒有任何時間去管理女兒的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女孩子卻在學校一直競選做班長,社會組織能力一流,還精通一門樂器,被哈佛錄取似乎情理之中。朋友每每提起女兒,都擺手說無任何經驗分享,女兒所做的一切,他們做父母的一點都沒有參與,能做到,只是把她生在美國而已。
另外上哈佛的男孩,剛剛在那裡完成了本科後,又繼續考上了哈佛的法學院,前途無量。每次給朋友打電話,十有八九夫婦倆都在電話那邊吼:正在波士頓看兒子呢。他們把兒子能考上哈佛看成至上榮耀,是他們這麼多年培養的結果。
此夫婦先生在美國做醫生,太太在實驗室做研究,屬於知識份子,自然對獨子的教育厚望深管。男孩其實是在中國出生的,只是在很小的年紀,隨著來讀書的父母遠離故土,在美國成長,自認是美國人,適應能力比父母還快。
朋友一開始,就在學區好的費城郊區小鎮租房子,為的就是讓兒子能進入能被常春籐盟校青睞的公立學校。後來漸漸穩定,朋友更是竭盡所能,貸款買了所在地高中學區絕好的房子。朋友可以在數理化上幫助兒子,但文科英文方面,便是兒子孜孜不倦地自己鑽研了,兒子的英文書寫能力超出眾,能進哈佛法學院可能源於此。
朋友總是神秘地說,兒子能進哈佛,他們沒有做什麼,全在兒子,這可能是華裔父母慣有的謙虛。不過兒子總是說,他能進哈佛,父母功不可沒,每年父母都送他回中國補習中文,造成他雙語的優勢。上了高中後,他每次回中國,都去窮鄉僻壤教孩子們英語,這對於他的哈佛申請很加分;還有去少林寺煉功夫,讓他的履歷有些與眾不同。哈佛喜歡獨樹一幟的孩子,而不是僅僅能考高分的書獃子。
當然,哈佛還是看成績的,這對於中國孩子來說是最得心拿手的,考高分不在話下。順便說一句,兩個孩子的SAT都是滿分,在美的華裔孩子,能考滿分的,有一大把。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