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14日訊】三中全會後 習中央和地方諸侯惡鬥登場(上)/ 綜合報導
日本的英文《外交官》網刊2013年11月12日刊登該刊副主編凱克(Zachary Keck)的文章說,薄熙來事件顯示,中央和地方的鬥爭仍然繼續折磨著當代中國。習近平上臺一年來的許多重要措施,顯然是試圖建立壓倒地方官員的更大權威。這部分是由於薄熙來案的刺激,但也反映地方政府將成為習氏改革的主要障礙。
為了對付地方諸侯,習上臺以來,中共政治局常委會已經加強了書記處和國務院的權力,並鞏固了黨對國務院的控制。中共控制省市和軍隊大員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人事調動防止他們盤踞一方,形成地方勢力。但習近平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今年初他重洗省市政壇牌局,在新委任的22名省長中,有半數是從北京中央空降到地方。香港英文《南華早報》報導,這是30年來首次。在上屆中共17大後,22名新任省長中,只有兩名從北京外放。
習近平控制地方政府的另一手,就是高調祭出反腐大棒。這既可以平息公眾的憤怒情緒,又可藉此加強控制地方政府。實際上,幾乎所有中共官員都有這樣那樣的貪腐問題,習近平舉起反腐大旗,便可順勢除掉任何抗拒他的改革大計的地方官員。習還加強中紀委的權力,派遣中紀委巡視組到各地監察地方幹部。習的最新招數,是下令地方黨政官員參加公開的自我批評會議。習本人還頻頻派遣中央委員會代表,前往監察地方政府。
習的另一板斧是從本月開始,將持續到2014年7月的「群眾路線」運動。主管人事的中央組織部將在北京為中央部委和省級官員舉辦7場研討會,與會者將進一步學習上臺以來的一系列講話。
的確,習近平及其黨中央與地方領導人的纏鬥,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今後若干年中國經濟改革的範圍和程度。習近平和李克強顯然都明白,中國改革的本質就是必須保持經濟增長。然而他們的行動能力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例如,李克強把城鎮化作為平衡中國經濟模式的重頭戲,但這需要取消限制農村人口移入城鎮的戶口制度。可是此舉遭到城市政府的激烈反對,因為新增的大量人口,將令財政本已捉襟見肘的城市政府無力負擔。類似的還有把土地所有權還給農民,幫助推動城鎮化。因為如果農民能夠出售土地獲利,就更願意遷居城市。但鄉鎮政府的利益卻在於出售集體土地,因而強烈反對。
習近平收攏黨政軍與經濟大權 / BBC中文網
習近平通過三中全會擴大權力。
週二(11月12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等等政策方向。
在此前外界的種種預測當中,三中全會公布的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兩個機構格外令人關注。
這兩個新機構分別負責改革工作和確保國家安全,分析預計,兩個小組均會由總書記習近平領導,目的旨在進一步鞏固其權力。
「超越前任」
在北京的香港《南華早報》時事評論員黃忠清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現在的權力已經超過江澤明和胡錦濤在任時的權力。
「由習近平一個人主導這兩個權力非常大的機構,證明了他比他的前任更快地掌握了更多的權力。」
黃忠清表示,經濟方面本來是政府的工作,屬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工作,但習近平通過中央改革領導小組就能「完全操控國家經濟事務」。
「背道而馳」
在香港的時事評論員林和立也認為,習近平通過三中全會鞏固了自己的權力。
他對BBC中文網表示,「國安委和改革領導小組如無意外都應該是由他主掌,他個人的權力膨脹很厲害,這跟鄧小平以來強調的集體領導有點背道而馳。」
「在毛澤東和鄧小平之後,江澤民有上海幫,胡錦濤有共青團派,但習近平自己沒有一套強而有力的班子或派系,這可能是他需要集權的原因之一。」
林和立說,習近平強調改革需要「頂層設計」,也就是通過中央集權來推進改革,因此他先鞏固權力在自己手上再推行改革。
改革方向
有輿論認為,習近平上臺後力求維穩,實際上對改革興趣不大。
對此黃忠清表示,「就改革工作這方面而言,習近平上任一年來給外界很混亂的信息。」
他說,習近平在經濟方面繼續改革,但政治上加緊控制,他是想以「經濟改革、政治保守」來維持中國未來10年的發展。
林和立則說,習近平的首要任務還是維持共產黨的統治權力,避免不穩定因素破壞政治和社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正值習、李新一屆領導人上臺一年。全會公報雖然開列出種種政策方針,但具體細節仍有待公布,成功與否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觀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