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的挑戰之一:打破經濟瓶頸(組圖)

【看中國2013年11月06日訊】中國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揹負著沈重的壓力:經濟的增長步伐明顯放慢,過去的老方法已然失去了效用。中國是否能夠邁上下一個發展台階,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家呢?目前來看,堆積成山的種種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在一處建築工地,起重機正施展鐵臂,把鋼架放送到建築物的各個位置。這座還並未完全竣工大樓的主建築已經清晰可見,位於浦東金融區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將會是世界上第二高的摩天大樓。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標誌,還是馬上會變成中國經濟危機的象徵呢?

中國持續不斷的建設熱潮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該國水泥消耗佔到全球總量的約50%,全球60%的新電梯都被安裝在中國。儘管市場上每年有數百萬棟新樓盤的出現,不過像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每平方米的房價還是以平均每年20%的幅度上漲。有專家發出房地產泡沫將會破滅的警告。

建築項目在GDP總量中的佔比約有一半,這些項目指的是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項目上的建設投資。其中許多項目的資金都來自於銀行給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貸款。上海的經濟學家潘英利認為,這種形式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宏觀方面恐怕就是一個金融風險的防範,這裡有兩塊,一塊就是房地產泡沫,現在是比較大的,另外一塊就是關於地方政府債務,這兩塊可能都涉及到銀行信貸。假如這兩塊出現大的問題,就會拖累銀行體系,所以這是目前需要治理或者說要應對的一個問題。」


摩天大樓詛咒是否會出現在上海?

中國是塊大工地!

中國的經濟已陷入困境。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房地產和出口行業都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有企業大興土木,那時的勞動力廉價,而環保問題則全然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可是這種商業模式逐漸地「玩不轉了」,中國現在的房地產明顯供過於求,同時還存在著勞動力減少和「用工貴」的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也讓中國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負債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雖然中國全年經濟增長仍然達到7.5%。可對於有著追趕需求的新興國家中國來說,這個數值不高。並且,如果不實行改革的,這個數字有可能還會出現明顯的降低。

有專家表示,內需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新主力,應該擴大內需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上海的經濟學家潘英利認為,與此同時,政府也應該遏制國企的力量:「就是說,央企的利潤要劃撥給社會保障基金,因為全民所有,利潤就要給全民回報阿,那麼社會保障基金不是有缺口嘛,可以填補這個缺口。現在還涉及到一個,央企股份是不是應該進一步加大社會化,也就是國家是不是還要控股。其實有很多還是可以開放的,包括鐵路,民營的也可以來經營。」


多個城市出現的數次霧霾天氣讓許多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

中國並不缺少改革建議方案。並且,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十分清晰:刺激內需、增加服務業、扶持私營企業;減少房地產、放低出口業、減少國家參與。北京傳來的信息是:在即將舉行的18屆三中全會上將會就改革做出決定,而中國這一次的改革是空前的。

然而,改革有悖於強大的保守派的利益:觀察家們認為,國有大型企業和那些從現有體制中獲益的包括家屬在內的政治高層都屬於強大的保守派勢力。法國興業銀行香港分行經濟學家姚微(音)認為,人們不應對這次會議抱有過高希望:「最有可能做出的決定就是對金融市場自由化。其他的話題還需要時間。基本上的原則是:我們不應該對這種黨代會抱有過多期待。這不是一個討論細節方案的地方。如果能出臺一個粗略的改革議程就相當不錯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