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醫案頻發,誰來拯救中國醫生?
【看中國2013年10月28日訊】一週以來,中國南北連續發生3起醫療暴力事件,10月21日,廣州廣醫二院3名醫生被打傷;24日,北京120急救車組在一起救護過程中醫生被打傷、司機髕骨骨折;25日,浙江溫嶺三位大夫死傷於患者刀下。這不僅使醫患衝突再度成為中國公眾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引來了全世界媒體的目光。面對這一樁又一樁的醫院血案,我們是否應該深刻反思,究竟是什麼讓醫生和病人如此對立?
為何醫患關係惡化到如此地步?
近年來,我國醫患暴力衝突呈「井噴式」爆發。據中國醫院協會的一項最新調查,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如今患者殺醫,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而患者辱罵或毆打醫生的事件,每天都在全國各地的醫院裡發生著。中國醫者,人人自危。醫生在給患者看病時,需要在心裏提醒自己:坐在自己面前的這個人,儘管此刻彬彬有禮,但下一秒鐘就可能成為一個可怕的敵人,輕則把自己告上法庭,重則結果自己的性命。
醫患曾是社會裏最親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關係之一,但為何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變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醫生和患者之間之為何「互不信任、互不理解」,原因之一就是當下醫患已部分異化為一種金錢交易關係。病人覺得花了錢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在前一輪醫改中,政府已經把醫院推向市場,過度市場化,勢必偏離了醫院的公益本性;在一些醫生眼中,病人異化為一張張「繳費單」。
再加上「看病難、看病貴」,醫院裡人滿為患,排長隊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高昂的醫療費壓得患者喘不過氣來,在這種情況下醫患關係能不緊張嗎?其次,醫療腐敗損害了整個醫療行業的形象。藥價依然虛高,藥品從出廠價到患者手上,價格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與此同時,醫生收藥品回扣、收紅包,醫藥代表曝光醫藥用品進入醫院的攻關內幕等負面醜聞不斷,讓整個醫療行業和醫生的社會形象和地位一落千丈。最後,是部分醫生的素質不高、醫德缺失,態度惡劣,不願與患者耐心溝通,成為壓垮醫患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何讓醫生活得更有尊嚴?
這些都讓中國年輕一代開始重新審視這一職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中國已經出現「醫不過二代」現象——據媒體公布的最新醫師執業狀況調查,中國78%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他們常常自嘲「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醫學生學的比別人多,花的時間比別人長,從5年本科到3年碩士,從實習醫生到住院醫師,人家三十而立,而醫生三十歲才剛剛起步。然在即便如此,他們不僅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且還要在一起起殺醫血案中評估自己的職業風險。
如何讓醫生活得更有尊嚴?醫務人員與我們所有人一樣,都有理由以合法的形式拿到合理的報酬。但全世界的醫生都是靠技術吃飯,惟有中國醫生靠賣藥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質疑。目前,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嚴重偏低,而藥品、耗材價格卻普遍虛高。醫生付出的勞動,無法從技術收入中得到補償,只能從藥品和耗材中獲得。可以說,不合理的醫療價格體系,將醫生逼進了「不仁不義」之地。這與其說是醫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說是制度的設計缺陷。
如果醫務人員能夠拿到合理的報酬,就可以使得醫務人員真正成為患者的代理人。這一點與導遊頗為相似。過去,旅行社不「養」導遊,導遊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帶遊客購物並從中「抽成」,導致衝突不斷。新實施的《旅遊法》禁止強迫購物,要求旅遊合同中必須明確導遊服務費。導遊有了合法的收入,就不會再明目張膽地強迫遊客購物了。這說明,只有打通正道,才能堵住邪道。旅遊行業如此,醫療行業也不例外。
誰為殺醫案頻發埋單?
對此,國家衛生計生委開出的「藥方」,是讓各醫院按照不低於在崗醫務人員總數的3%或20張病床1名的額度配置保安。但是,保安終究不是每個醫生的貼身保鏢,如果醫患之間衝突對抗的根本原因沒有消除,那麼,醫生沒有安全感的恐慌心理就不可能得到真實的改善。正如美國媒體「今日美國」關注中國患者殺醫現象,並認為我國加強醫院保安的舉措沒作用,必須對醫療體制進行徹底改革,否則解放軍也難保醫院安全。
一個醫患雙方都不滿意的機制,是不可能維持平衡的,更不能靠加強「安保」壓制糾紛。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投入,讓醫療不再「市場」。現在醫療投入仍嚴重不足。中國的公共醫療投入佔財政的比例才百分之四點幾,這個比例太低了。由於政府對醫療投入嚴重不足,公立醫院不得不自行創收維持,許多醫療機構的補償渠道基本上靠醫療服務收入和藥品收入來支撐。醫改強調醫療服務的公益性,但是公益性的主體應該是政府,醫院只是公益性的載體。政府作為公益性的主體投入不足,就把矛盾下放到了醫院。
毫無疑問,醫生和患者,本該處在同一戰壕,攜手迎擊共同的敵人——疾病。只有醫生人身安全了,病患才有尊嚴可言。愈演愈烈的醫患矛盾對病患沒有一絲好處,只能使得醫生膽子越來越小,為自我保護,檢查越來越細,既不利於醫學的發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療負擔、延誤治療時機。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加速推進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加大政府對醫療的投入、拓寬醫療保障的覆蓋面,解決中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相對匱乏的問題,才能實現醫患和諧。
版權聲明
網路轉載務必標明作者並給出原文鏈接,報紙雜誌用稿需微博私信取得授權。侵權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