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大宗商品還將為王
【看中國2013年10月14日訊】總體來看,今後中國大宗商品市場行情主要受到貨幣供應寬鬆力度與實體經濟需求兩大因素影響。具體而言,與美國債務上限、美聯儲退出QE、地緣政治、PMI勁升等實體經濟復甦緊密相連。
最近一段時期,大宗商品市場不斷炒作美聯儲退出QE,由此成為價格行情重大壓力。退出QE也就意味著放棄美元貶值所產生的「貶值稅」,放棄以此為手段全球「免費」還債、購物、支付軍費的巨大戰略好處。
從客觀上分析,也不允許美聯儲這樣做。眾所周知,美國政府已經累積了天文數字債務。此外,美國政府還面臨每年的巨大財政赤字窟窿。 解決的主要途徑無外乎繼續大規模舉債。
除了美國政府通過發債以及中國政府購進兩個途徑來消化部分之外,其中很大部分國債要靠美聯儲來購買,也就是說,美聯儲必須繼續QE。
同時,如果美聯儲退出QE,而歐元區、日本等國家與地區並不跟進,並紛紛表示繼續貨幣寬鬆,這些都會將美元推入長期上升通道。其結果是美國償債成本不斷提高,進口商品越來越貴,不僅要讓美國將過去因為美元貶值所攫取的巨大好處吐出來,而且還會沈重打擊美國出口競爭力,損害現階段復甦勢頭,降低就業率。可見,美國不會輕易退出QE,這就使得推動商品價格上漲的貨幣環境難以真正改變,甚至不能獲得一定程度改善。
在美聯儲退出QE尚未「靴子落地」的同時,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又在逼近。一旦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將對經濟復甦帶來很大衝擊。因此近期全球股市與大宗商品市場承壓,只有黃金價格揚升。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美國債務上限得到提高,其結果也只能是更多債務累積、繼續印鈔與繼續貶值美元,這也使得美聯儲退出QE前景更加撲朔迷離。
此外,以往世界各國極度寬鬆貨幣釋放了巨額流動性。這麼多的流動性並沒有收回,也沒有自行消失,依然存在於市場各個角落,等待入市時機。在這種情況下,貴金屬和大宗商品價格因為任何短期因素跌落,都將意味著投機資本抄底機會的再次來臨。
在寬鬆貨幣環境沒有真正改變的同時,全球製造業正在較為強勁復甦。製造業為大宗商品消費的最重要領域。隨著全球製造業PMI指數的較為強勁揚升,將會顯著增加該領域中的原材料需求,包括交通運輸(汽車、機車、船舶)製造業、建築機械製造業、環保裝備製造業等材料需求。而隨著製造業生產的啟動,又會引發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補庫需求。由於一段時期以來過度去庫存化,全社會大宗商品庫存普遍偏低。一旦這種補庫需求集中湧現,短時期內可能逆轉市場供求關係。
此外,製造業PMI的較為強勁揚升,並非大宗商品市場需求的唯一利多因素。與此同時,中國各級政府加大環境保護、城鄉基礎設施、交通道路等多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許多獲得審批的投資項目陸續進入施工階段,各種建築材料、工程機械、能源消耗隨之增加。今年全國房地產銷售情況很好,量價齊升;國家加大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力度,各方面住宅投資後勁顯著增強,也會成為原材料消費的重要力量。
國內外大宗商品需求的增加,市場信心的恢復與增強,還使得投機資本捲土重來,從而明顯增加該領域中的金融性投機需求,推波助瀾行情上漲。
最後,近期敘利亞局勢雖然有所緩和,但其前景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美國聲稱對敘動武仍是重要選項。因此繼續成為市場關注熱點。有觀點認為,一旦美國對敘利亞開戰,因為美元避險,壓迫商品行情走低。這是不對的。如果從商品市場行情角度觀察,戰爭也是利多因素。
綜上所述,在今後制約大宗商品市場走向的主導因素中,寬鬆性、貶值性貨幣環境依舊,不會出現根本性改變;另一方面,因為寬鬆、貶值性貨幣政策所刺激的經濟復甦卻得以持續,由此產生旺盛的實體經濟需求,越來越多地成為商品行情揚升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不斷出現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隨時都會引起供應受阻;以往釋放的巨量流動性並未消失,等待機會入市抄底。因此,儘管近期退出QE預期陰影不去,成為炒作題材,商品價格承壓,但遠期行情卻是震盪向上,還將資源為王。對此切不可有大的戰略誤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