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搜神記》淺談神話的真實性
【看中國2013年09月29日訊】現在多數人可能對《搜神記》的瞭解僅限於其作者是干寶,是一本志怪小說。而《搜神記》到底是不是志怪小說,干寶又是何許人也?
干寶是兩晉之際的史學名家,著有《晉紀》20卷,「其書簡略,直而能婉,咸稱良史」。而他寫《搜神記》的緣起更是在《晉書》中記載:「寶父先有所寵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於墓中。寶兄弟年小,不之審也。後十餘年,母喪,開墓,而婢伏棺如生,載還,經日乃蘇。言其父常取飲食與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輒語之,考校悉驗,地中亦不覺為惡。既而嫁之,生子。又寶兄嘗病氣絕,積日不冷,後遂悟,雲見天地間鬼神事,如夢覺,不自知死。寶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
由此我們知道干寶寫《搜神記》的緣起是在身邊有的神奇經歷,而且《搜神記》的可信度很高。《晉書》中又記載「寶作序以陳其志曰:‘雖考先志於載籍,收遺逸於當時,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睹也,亦安敢謂無失實者哉!’」,這裡干寶的態度是嚴謹的,盡量保證事件的真實性和可考性,即使有一些偏差也是很小的。
實際上歷代都有這樣的真實記載,宋代《太平廣記》就是宋太宗趙匡義下令編纂的,是大學士李昉等13人編著。
南朝•宋劉義慶撰的《幽明錄》則是記載了晉宋時代新出的故事。包括清朝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也記載了當時的許多事情。
每個朝代這樣的記載很多,而作者也多是名聲赫赫的學士。這可能在不斷提醒我們神話的真實性,而且我們也能從作者本身的地位和嚴謹性上感受到作品的真實性。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神傳文化的一部分,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可是在近幾十年邪惡無神論的教育下,要麼這些作品被有意的遺忘,要麼被說成是古人的想像,不發達的神話傳說,或者不斷被篡改去掉了神話的因素。
中華文化需要復興,人們需要覺醒,神話的真實性也需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