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7日訊】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高頻交易很是紅火,各券商、公募、私募基金不管有無條件,都一窩蜂地上。但光大816事件暴露的問題最基本的卻是最基礎的計算機軟體系統的問題。很多人已經就風控、交易規則、合規進行了闡。我想就交易系統的設計、實現上談談自己的看法。
ETF套利和股指套利在國外不是什麼新東西,有相當長的歷史。從金融工程學的角度來說非常簡單。由於國內股指期貨和ETF的推出,使這種策略成為可能。與其說是創新,還不如說是學習。各大機構將它當作金融創新,大上快上(國內好像做什麼事情都這樣,藍海還未開始就變成紅海)。但是,要實現這些套利,其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金融工程,而是計算機軟體工程。在國外,各大券商都用高薪聘請、維護很強的技術團隊以顯示其競爭優勢。這些軟體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家們往往是因為華爾街的高收入,而從高科技行業轉入金融業(我就是從IBM轉到對沖基金和華爾街的)。在美國,關於計算機工程不管在教育,還是在系統設計與實現上都遠遠領先於別國。其巨大的軟體人才庫來自於世界各國追尋美國夢的精英們。
90年代末,我在紐約高盛的程序化交易和量化策略部工作。直接參與其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建立。在高盛的股票技術部門中,其交易訂單管理系統團隊都是計算機軟體精英工程師。幾十人的團隊主要集中在紐約、倫敦(東京、香港團隊很小)。從系統設計、編程到測試都經過嚴格的流程與管理(當時的幾個同事現任華爾街各大券商演算法交易、電子做市商的最高負責人)。正是這個OMS構建了整個股票交易系統的核心。所有的策略,如ETF、股指期貨套利、程序化交易、統計套利等都建立在系統之上。其程序化交易部門主要是為基金公司和金融機構進行組合交易。將一個投資組合通過計算機自動拆分成很多小的股票訂單發送到交易所,以減少對市場的衝擊,降低交易成本。其巨大的交易量完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高盛的OMS基本上是90年代重寫的但所有邏輯都是建立在過去成熟系統的基礎上。經過幾十年的實戰檢驗,變得越發完善(即使如此,前兩天仍出現期權交易系統故障)。
在中國,程序化交易才開始,而訂單管理系統根本不能處理快速、大量、複雜的交易。所以,券商以為搞了個交易策略,瞭解了簡單的金融工程的理論就可以在市場上推出這些產品,真是有點天真。計算機工程就像高端精密儀器、工具製造一樣,需要很長時間的人才培養與積累,不會一蹴而就。
現在的教育、文化,甚至人的基因(我是個基因論者)都不利於這類基礎工程的建設(計算機人才大概都去做網站、電商、遊戲去了;券商的獎金大概也都發給了產品設計與銷售的人)。這也決定了在相當長時間內,我們金融「創新」將是脆弱的,因為任何複雜策略都會伴隨著巨大的運營風險,並造成股市的波動。由於當前對散戶不利的交易制度,我們更應該教育他們盡量避免短期趨勢的投資策略,最好是將資金交給專業機構去管理。因為所有由計算機失誤或人為操作失誤所造成的市場波動會非常短暫,這些超短期波動性對長線投資者影響很小。當然,機構投資者、交易所則應該將這類波動作為風險因子,而不是作為一個黑天鵝事件來管理。因為816很快會再次出現。與其它領域相似,我們要在金融「創新」中學習到國外操作的精髓,系統性、本質性地看問題,而不是只看到一個產品的表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