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進補宜少辛多酸(圖)

【看中國2013年08月25日訊】立秋已到,人們會有悶熱潮濕的感覺。再加上人們在夏季貪涼飲食生冷,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大量進食補品,會加重脾胃負擔,甚至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的不良後果。秋季進補有講究,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秋季不宜過食「辛辣」

古語有言:「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根據中醫理論,生薑辛溫無毒,歸五臟,益脾胃,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等等。生薑的好處雖然多,食用卻要講究季節和時間。由於生薑屬辛辣之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薑為宜。所謂「夜不食姜」,則主要是因為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

同時,蔥、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等辛味之物皆屬「辛辣」,不宜多食。

秋季適合食用「甘酸」

從五味來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勝酸,故秋天要減辛味以平肝氣,增酸味以助肝氣,防肺氣太過勝肝,而致肝氣鬱結。秋天適合食用多汁、甘味、酸味以及寒涼的食物。寒涼能夠清熱;甘味食物性質滋潤,具有緩急、和中、補益的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例如,生藕能夠清熱生津止渴,熟藕則能健脾、開胃、益血;蓮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補強身。此外,多食些酸味果蔬,如山楂、檸檬、柚子、楊桃、芒果、葡萄、蘋果等。還有蜂蜜、芝麻、杏仁、銀耳、菠菜、豆漿等,有補脾胃、養肺防燥、潤腸通便的作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