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茅於軾:臺灣「二二八」紀念碑的啟示(圖)

 2013-08-14 05: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8月14日訊】在臺北市總統府前的公園路右側立有一「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碑文全文326字。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抄錄如下:

「昔日威權體制下,統治者高高在上,迫害人權,剝奪自由,造成無數生命的隕落、家庭的破碎和種種不公不義,舉國上下遂長期處於不安與恐懼之中。1990年代之後,在國人流血流汗,持續努力下,臺灣走出威權統治,逐漸形成自由民主的社會。」

這塊碑主要用於紀念蔣介石進駐臺灣後1947年到1987年中受政治迫害死亡的人,總人數估計有三萬左右(根據臺灣行政院1992年的調查報告,死亡人數在1.8萬到2.8萬人,編者注)。其中已得到撫恤金的有一萬三千人,他們之中大部分死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的前後。當時蔣介石忙於在大陸的對共產黨作戰,臺灣的事由陳儀主持。原本臺灣群眾非常歡迎擺脫日本的異族統治,回歸大陸。但當時國民黨不但腐敗,而且蠻橫無理,激起臺灣百姓的強烈反抗。因國民黨的治安人員打死一名擺小攤的婦女,激起幾十萬人的反抗。當局不但不檢討錯誤,反而將其當做是反政府的政敵所為,於是採取極端的高壓手段,在馬路上開槍掃射,進而入戶搜查,逮捕和處死,形成白色恐怖,前後殺死大約兩萬多人。其中有許多是教師、醫生、學生和社區工作者,其中知識份子佔的比例相當高。

二二八事件」至今已經過去66年。但這事件造成的恐怖氣氛並沒有完全煙消雲散,它成為臺灣政治生活中無法遺忘的記憶。所以在時隔61年後的2008年4月7日,臺灣樹立了這樣一個紀念碑,相應的各種紀念物紛紛也建立起來,包括「228事件」紀念館和紀念雕塑,這些紀念物都在說明中國社會追求自由平等的艱難歷程。

「二二八事件」發生在臺灣。在大陸也有類似的事件,那就是1951-1952年大張旗鼓地「鎮壓反革命」運動。那次運動殺了七十多萬人(時任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的報告稱共殺反革命分子712000餘名),為臺灣「228事件」的二三十倍,但就人口比例而言倒遠低於臺灣,當時臺灣人口大約是900萬,大陸是5.3億人。不過後來大陸又以「反革命」罪大批地殺人,像張志新、遇羅克、王佩英、林昭等,死亡人數至今還是個秘密。一個政權屠殺反對自己政權的人,在現代政治中是完全說不過去的。好在現在不論臺灣或是大陸都不再殺反革命了,儘管大陸還在抓政治犯。其他國家殺政治上的反對派也越來越說不過去,這是全世界的大潮流,是人類總體上的進步。

我特別注意到這塊紀念碑的樹立者。碑上寫的是: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委員會謹立。一個「委員會」到底代表誰?很不清楚。但是這塊碑立在總統府前面,而且不光是有紀念碑,還有紀念館和巨大的雕塑,可見是得到政府承認的。現在的統治者未必對66年前的白色恐怖負有多大的責任,他們同意樹立這樣一塊碑是比較容易的。但同意樹碑的真正意義在於:認可不能再屠殺政治上的反對派。更為重要的是,「二二八事件」紀念碑雖然只針對「二二八事件」而言,但是碑文中說的是「白色恐怖」,這就表示是對一切反對派都是適用的。碑文的最後一段寫道:「保障人權,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是民主國家所服膺的普世價值。我們不僅要追求歷史真相,追究責任,更應記取教訓,使執政者不再重蹈覆轍。因此建立紀念碑,祈願臺灣從此成為民主、自由、人權和正義的國家。」

反觀大陸的情況,至今沒有「紅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紅色恐怖」殺的人不可謂不多,而且不僅僅是反對共產黨的人被殺,共產黨自己的人也被殺。共產黨殺害的共產黨人比國民黨殺的共產黨人還要多,更不用說死於三年災荒的三千多萬人,中國政府至今沒有正式承認因飢餓而造成的死亡人數。不要說紀念碑,連承認有責任都非常困難。

「二二八」紀念碑是2008年樹立的,是五年前的事。大陸至今在這方面毫無動靜,我們期待大陸當局能夠勇敢地前進一步。首先承認死人的事實,其次公布死亡的人數,最後承擔道義的責任。現在的執政者並無過去殺人的責任,應該比較容易為過去的錯誤認錯。所謂承擔責任在形式上也不過是一句話,未必會有人被起訴,但卻能夠為中國社會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和諧、團結的新時代。我有充分的信心,大陸的這塊碑或遲或早一定會樹立起來的。因為人民追求正義的願望是不可抗拒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多維新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