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2日訊】 月入兩三萬元,住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屋外綠草如茵空氣清新……山東濟南長清區孝裡鎮後楚莊有上百村民享受著這樣的生活,還是在澳大利亞。憑著過硬的電氣焊手藝,總共201戶的村莊有25戶在澳大利亞「打洋工」,拿到了綠卡。
「外國人週末去玩,咱中國人能加班就加班」
60歲的後楚莊村民王金明每天都會拿著一摞照片端詳。照片是兒子王兆生一家四口的,王金明已經整整一年沒見孫子孫女了。
王兆生36歲,一家人在澳大利亞生活。他在國內干了十多年焊工,2006年通過勞務中介去了澳大利亞珀斯,在造船廠干電氣焊,隨後妻兒也跟過去了。
在兒子的描述中,國外的生活與國內完全不同。按澳大利亞規定,王兆生每週只需幹活38小時,每小時能掙36澳元。如果週末加班的話,工資是平時的1.5倍。「外國人懶,週末都不上班,開著車去海邊玩。咱中國人好錢,週末能加班就加班。」王金明說。
村民王兆生在澳大利亞的房子220平方米,還有760平方米的院子(圖為翻拍照片)。
算下來,王兆生週薪約1700澳元,扣稅30%後每月3000多澳元拿到手,相當於人民幣2萬多元。出國兩年多,王兆生一家拿到了綠卡,還貸款買了45萬澳元的房子。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院子裡種花種草也種點菜。王兆生還花7000多澳元(合人民幣4萬元)買了兩輛車,一輛豐田、一輛二手本田,兩夫妻一人一輛。
2011年,王兆生夫婦又生了一個女兒,女兒一出生就獲得澳大利亞國籍。他們發現生孩子不但住院不花錢,當地政府還補助了5000澳元。小女兒出生後,王兆生的妻子辭去了蔬菜廠冷凍倉庫的工作。
在澳大利亞紮下根後,王兆生不時寄錢回家,把老家的房子也裝修得亮亮堂堂,傢俱家電一應俱全。
20多戶村民移民 19戶住一個社區
像王兆生這樣在澳大利亞打工並定居的,後楚莊共有25戶。他們都通過勞務輸出到澳大利亞、靠手藝站穩腳跟。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村民尹法剛。2005年,他在深圳一家船廠幹活。客戶幾次檢查,別人的電焊活通不過,就他的活每次都很出色。公司一個外國工作人員注意到他,勸他去澳大利亞,「掙得比中國多,你的手藝准行」。
當時出國費用約12萬元,尹法剛湊齊這筆錢交給中介。一年後,他到了墨爾本;三年後,他在墨爾本買了大房子,生了澳洲籍的小兒子。這下,其他村民都坐不住了。尹法剛的媽媽說,很多青年找送走尹法剛的中介辦手續,找尹法剛上過的培訓學校學英語,然後兩口子一起去澳大利亞。
七八年間,後楚莊有25戶年輕人先後到澳大利亞打工,其中19戶生活在珀斯一個社區裡,相距不過十幾里路。村民們說,澳大利亞有一個「小後楚莊」。
學好手藝不容易 出國也越來越難
2008年,後楚莊和附近的村莊有兩三百個村民準備出國,分別申請電氣焊工、木匠、電工等崗位。村民說,當時經常看到年輕人抱著一本英語書嘰裡咕嚕。
但這批村民被告知,澳大利亞因金融危機對技工的需求少了,去不成了。交的一萬元中介費只退了一部分,有村民覺得被騙了。據《青年參考》報導,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澳大利亞政府保證移民不和本國公民競爭工作崗位,削減14%技術移民名額。
現在,村莊的年輕人出國風潮還在繼續,有的幾天前已出去了,有的交了中介費正在辦手續。但出國越來越難,後楚莊婦女主任金道蘭說,國外對英語和電焊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出國的花費也越來越高,兩口子加起來得20多萬。
尹法剛的哥哥去澳大利亞一年就回來了,因為電焊技術不行,考不上專業證書。「30多歲才開始學電焊,學不好。」村裡30歲青年楚盛偉已打消了出國的念頭,因為干電氣焊「太髒太累,夏天穿的那身衣服得有70℃,受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