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趣味發明:熱氣球(圖)

【看中國2013年06月25日訊】公元前2世紀,淮南王劉安門客編《淮南萬畢術》,其中記載了一項「艾火令雞子飛」的遊戲。註釋中說:「取雞子去其汁,燃艾火內空卵中,疾風高舉自飛去。」這是用空蛋殼作的一次微型熱氣球試驗。把雞蛋裡的蛋清和蛋黃倒出,再將點著的艾火放進空蛋殼,根據熱空氣浮升的原理,蛋殼就會被風吹起,升到空中。就原理而言,這是正確的、有價值的、有想像力的,可能那時已經有人注意到熱空氣質量較空氣輕、具有上浮力的現象。但是這個試驗不可能成功,因為即使把蛋殼內的空氣全部排出,也不可能產生足以浮起蛋殼的浮力。可是將「蛋殼」放大,這種想像就可能實現了。

第一個成功發明熱氣球的應該是三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181—234)。他在前線作戰時積勞成疾,臨死前為了對付敵人,設計了一盞燈,即在紙籠下裝一盞油燈,用燃燒著的油燈加熱紙籠裡的空氣,使之受熱膨脹上升,漂浮在高空。諸葛亮死後,敵方不知為何物,以為有神明相助,不敢貿然進攻。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燈叫做孔明(諸葛亮又名諸葛孔明)燈。

五代時,有一位莘七娘也曾做過一隻巨大的孔明燈,通過下面松脂燃燒,升空作為軍事信號,被稱為松脂燈。

南宋詩人範成大「擲燭騰空穩」的詩句,就是讚美孔明燈的。元代時孔明燈流行全國,每逢佳節,百姓就燃放孔明燈慶賀,觀者如潮。李約瑟指出,中國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早好幾個世紀發明瞭紙,而正是紙「導致了傳統的燈籠的製成,燈籠促使了人們進一步的試驗。由於燈籠上端的孔很小,這樣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光和熱,有時燈籠就會自動上升甚至飛到天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