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專家,你該為誰說話?

最近幾天,由專家出面闢謠或釋疑的新聞很多,比如:面對有人質疑嫖宿幼女罪處罰太輕,專家釋疑:嫖宿幼女罪比強姦罪重;「憤怒小鳥」撞裂高鐵玻璃,鐵道部專家稱不必過分解讀;酒廠董事長被授予大校軍銜,專家稱並非破格提拔……百度一下則更蔚為壯觀:有專家稱中國油價太低不合理,油價氣價都應該漲;調查顯示農民工收入超大學畢業生起薪,專家稱正常;專家稱中國養老金有充分保障,雙軌制存在合理性……

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衛生部專家孫忠實曾說:一天吃六個膠囊,一天三次、一次兩個,沒有吃掉多少鉻。所以,要冷靜,不要恐慌。此言一出輿論一片嘩然。曾經一說起「專家」這詞,總會給人肅然起敬的感覺。因為專家們懂科學,有學問,會技術,可以做咱平民百姓想做又做不了的大事情。然而,一段時期以來,有些或說有一批專家卻幹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勾當!

橋垮了,專家說與質量沒關係;房價高了,專家說與地價沒關係;泥石流了,專家說與植被沒關係;發育早了,專家說與奶粉沒關係;不良反應,專家說與疫苗沒關係;長江地區乾旱,專家說與三峽大壩沒關係;活熊被取膽了,專家說很舒服沒關係;破皮鞋被拿去做成毒膠襄了,專家說一天吃六顆銘含量太少沒關係。面對這些一二再,再二三的荒唐言論,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的專家為什麼總愛睜眼說瞎話?

如果專家不用良心說話危害會很大,因為平民百姓壞良心涉及一個人,但專家學者昧良心影響一群人;因為專家有權威、有能量,說出來的話有人聽,做出來的鑑定有人信,造出來的產品有人買。甚至有些專家說出驚人語其實就是為找拍。例如:農業專家任正隆說:「個稅起征點太高就剝奪了低收入者作為納稅人的榮譽」。經濟學家張維迎說:「官員是改革中相對受損最大的利益集團」。中科院院士蔣有緒建議政府向市民徵收每月20元的呼吸稅。經濟學家厲以寧說:「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

知識經濟的時代,專家的知識被使用得太多了。其實,知識上了市場貨架並不可怕,但最讓人不放心的是,我們怕專家在賣知識的時候把良心也搭了進去。為了討得上級領導的歡心,為了給上級領導分憂解難,他們會從各種專業的角度、甚至不希編造謊言來助紂為虐。什麼醫改會讓全民受益、什麼有教育產業化是與國際接軌,什麼國有企業改革不會讓工人失業等等。一些專家藉助媒體說出來的話,似乎總是和某些部門和大企業的利益高度一致。這就是向權貴階層獻媚對喪失獨立人格後的專家說的話。

記得五八年大躍進時,著名學者錢學森就專門從科學的角度來論證畝產二十萬斤糧食的可行性,文章一出立刻引起全國轟動,同時也立刻成為世界笑話。別說一個學者,就是一個農民,憑常識都知道畝產二十萬斤糧食是天方夜談,可他卻能從科學的角度論證出來,這一切無非是想向毛表忠心而已!後來,他也確實達到了目的,只是苦了老百姓——死了幾千萬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風清揚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