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能否克服繼承難題?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近日刊登題為《逼近中國內地最富裕人的挑戰:繼承問題》一文。文章指出,未來10年把自己的企業和財富如何順利地傳給下一代將是中國最富裕企業家面臨的一項新挑戰。

窮人有窮人的煩惱, 富人有富人的問題,中國最富裕的企業家當然也有這樣或那樣的挑戰,繼承問題就是其中一個。一直研究中國企業家群體的北京經濟學者溫元凱教授表示,要克服繼承這一無法迴避的挑戰,中國內地最富裕的企業家要直面自己接班人的培養和選拔:

「首先是相當數量的企業家應該重視繼承問題, 重視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重視物色接班人。為此, 企業家要設計一個比較好的接班機制和人才結構。中國古代皇帝死前還委任顧命大臣,托以治國。 第二, 中國的接班問題不容易解決, 不要說一般人, 毛主席都沒有找好接班人,出了大亂, 其實企業也一樣。」

福布斯的文章說,中國內地最富裕的企業家平均年齡已經超過50歲, 不像港澳臺地區的行動企業, 其創始人已經將企業的權杖傳給了第二代, 第三代, 甚至第四代。美國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謝家葉博士表示, 中國內地最富裕的企業家在繼承問題上與其他國家和港澳臺有些不一樣:

「中國的富豪在最近10年間高速遞增,財富劇增,但富豪並沒有在相應地在繼承問題上深入和系統思考。 在這一問題上, 他們許多人還停留在老舊的傳統模式上,比如家長式。」

謝博士表示,中國內地最富裕的企業家面對繼承問題可以借錢歐美國家的一些做法,如讓企業上市, 接受公眾和獨立董事的監督,以透明公開的現代化公司機制管理企業,但是中國本身一定要有相應的完善的司法機制,家族企業模式不見得就一定不好:

「因為沒有一個健全的法律制度,富裕的企業家就無法放心他們企業的傳承, 企業在一個法律機制不健全的環境下,無論以什麼形式存在, 企業家都不會安心。」

溫元凱教授表示, 中國內地的富豪企業家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產業是正常的想法, 關鍵是子女能否勝任:

「我認為中國民營企業可能有一半在把企業繼承給子女方面將來不會成功, 因為他們的子女無法勝任。他們的子女可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企業家在企業接班人問題上要選賢任能,賢能者不一定是自己的子女,所以企業家的境界、胸懷和度量也決定了他要選擇什麼樣的接班模式。我認識許多企業家, 他們有些心胸和狹隘, 子女培養得也不好。 這樣的企業繼承之後一定垮臺」。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範博宏研究了1987年到2005年間發生在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的217個家族繼承案例。範教授發現,在企業所有權和控制權發生繼承變更的前5年和繼承後的1年間,經市場指數調整的公司股價平均下跌了56%,「企業價值在繼承過程中的減損程度令人驚心」。不過, 溫教授樂觀地表示,中國有些企業家在企業的繼承和傳承問題上做得很好。 例如, 江蘇紅豆集團創始人周耀庭將集團傳承給他的兒子周海江, 青出一藍勝於藍;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則將企業直借交給了職業經理人運營。

 

本文留言

作者聞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