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阿房宮根本就沒建成 更談不到被火燒(圖)

 2013-05-25 13: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來自陝西西安的最新消息,於1995年破土動工、2000年正式運營的原阿房宮景區將被拆除。因為該景區大部分位於正在規劃建設的「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這一重要遺址,原人造「景區」被拆除理所當然。阿房宮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阿房宮遺址保護規劃》 將以阿房宮遺址的文物保護為核心,建立一個全方位展現秦文化及秦代歷史風貌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園。

「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基礎是確定阿房宮遺址範圍,而阿房宮遺址範圍的最終確定,則是阿房宮考古隊歷時6年艱苦野外作業的考古成果。

                            

                                     清·無名氏《阿房宮圖》

關於阿房宮,有許多文獻記載,正史、野史、傳說,還有許多文學描寫。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說,我們搞考古的,就是直接面對考古實證。要以考古資料為準,不能以文獻為準。文獻是後人寫的,考古資料才是原始的記錄。考古就是重證據,眼見為實,就是還阿房宮的本來面目。

這話說著輕鬆,做起來實在太難。不論酷暑嚴寒,在荒郊野外,一個探方一個探方地做,挖出史上最長的探溝……經過6年艱苦的野外工作,在前殿遺址夯土臺基上面,東、西、北三面牆裡都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和秦代宮殿建築遺蹟。又在北到渭河、南到昆明池北岸、西邊到封河,13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尋找阿房宮遺址,沒有發現與阿房宮前殿同時期的建築。原來說的秦始皇上天臺、烽火臺、磁石門等,經過考古工作,都不是與阿房宮前殿遺址同時代的建築。上天臺,只是一個高臺建築群,戰國時建的,沿用到漢代。傳統上的宮裡能有烽火臺嗎?它根本就不是烽火臺。磁石門就更不對了,它是個宮殿建築的形式,根本就不是門,更不是「安檢門」。

根據考古實證,李毓芳得出結論:阿房宮前殿遺址,就是兩千多年以前秦始皇想要修建的阿房宮遺址。阿房宮沒建成,在土檯子上沒有發現火燒的痕跡——紅燒土。項羽火燒的是咸陽宮,而不是阿房宮。

說項羽沒有燒阿房宮,不僅在百姓中反響強烈,在考古界也引起震動。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編輯出版的最新歷史書《中國通史讀本》已經採用關於阿房宮沒建成、沒被燒的結論。國家文物局已經通過了「關於阿房宮遺址的保護規劃」。確定了遺址範圍,才能確定保護範圍嘛。這等於國家正式承認了她的考古成果。正在規劃建設的阿房宮遺址公園,僅土檯子上面的拆遷就涉及4個村子,檯子外邊還有呢,這是個不小的工程。「人造景觀」被拆除理所當然,能夠還阿房宮本來面目。

為什麼說阿房宮沒建成

古代建房子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是先圍一圈兒牆,在牆裡蓋房子。但是在戰國、秦朝是先建主殿,然後再建配殿、宮城,最後再建整個大城。秦始皇為什麼要建阿房宮?當時他嫌咸陽城太擠、太小,要在「渭河以南上林苑」建阿房宮。為什麼選這兒?上林苑在戰國時期就是國家公園呀,面積非常大,後來漢武帝又給擴大了,有2000平方公里,風景也優美。在阿房宮沒有修建以前,渭河以南整個一大片地方已經有了很多建築,這些建築是上林苑的一部分。秦始皇在上林苑裡面找了一個高地,向西南發展,欲建阿房宮。

秦始皇35年始建阿房宮,37年他就猝死途中。修阿房宮的35萬人都調去修驪山陵墓了。秦二世在公元前209年4月重修阿房宮,之後陳勝吳廣起義,第三年秦二世就自殺了,滿打滿算不過4年時間,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沒有建成宮殿是可以理解的。

司馬遷的《史記》不愧是「史家之絕唱」,寫得很清楚:「先建前殿阿房」。司馬遷就住在漢長安城,離這個土檯子很近,騎馬半小時,他完全可能到阿房宮去看看。所以他記載:「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他說阿房宮沒有建成,如果建成了還要起一個美好的名字,因為沒有建成,而在「阿房」這兒建的,所以天下人稱阿房宮。《漢書·五行志》裡寫:「復起阿房,未成而亡。」也是真實的記錄。

實證為本,考古調查非常重要

記者:阿房宮沒建成,火燒就沒有可能了。但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描繪深入人心,怎麼會沒燒呢?

李毓芳: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考古以實證為本。在土檯子上我沒有發現火燒的痕跡呀。沒有紅燒土,怎麼能說項羽火燒了阿房宮?考古實證表明,項羽火燒的是咸陽宮,而不是阿房宮。許多人說我給項羽平反了。我們在咸陽發掘宮殿,在一、二、三號宮殿建築遺址發現全部被火燒了,牆被燒成黑色的,柱子的灰都是黑的,土坯燒成跟磚似的,瓦片都燒紅了,那是被項羽的大火燒的。「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項羽進咸陽搞的是「三光」燒光、搶光、殺光。

記者:您說項羽沒燒阿房宮,不僅在百姓中反響強烈,在考古界也引起震動,有專家質疑,說紅燒土被農民平整土地給拉跑了……

李毓芳:我手裡有充分的考古證據,心裏有根。實證為本,考古調查也非常重要!我回來就趕緊訪查,誰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的時候是生產隊長?找到兩個,聚駕莊一個,趙家堡村一個。正好央視「發現之旅」來拍電視,他們就把當時的情況說了。平整土地,沒往下邊拉土。只是從北邊平高墊低,往檯子的南部墊了墊。另外在土檯子西邊剛拉了兩車土,西安市就來人了,說這裡的土不能動,要保護。從那以後,就再沒有動過土。這是最重要的人證。再說,農民怎麼可能只把秦代的紅燒土拉走,而它上面漢代堆積層的土和瓦片不動呢?

當時,我們所考古科技中心副主任到檯子上取了土樣,拿回北京的實驗室做分析。結果,沒有發現被火燒過的證據,也就是說檯子沒有被火燒過。我的心就非常踏實了。後來,考古圈兒裡再沒人質疑這個問題了。

来源:天津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