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革荒唐事 老牙醫說芒果像紅薯後(圖)

 2013-05-04 1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文革中曾掀起一陣接送芒果、感恩戴德的旋風。

1968年,「文革」進入「斗、批、改」階段。出於推動全國形勢發展的需要,毛澤東決定向一些問題突出的單位派出工人、解放軍,主持這些單位的群眾運動。為了慰問這些「戰鬥在革命第一線」的領導階級,鼓舞鬥志,以示關切,領袖決定送給「首都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一些芒果。這批芒果,原是巴基斯坦外賓訪華時送給毛澤東的,現在毛澤東不吃了,把它送給自己心愛的革命者。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很快掀起了一陣接送芒果、感恩戴德的旋風。

芒果是一種熱帶水果,現在要吃不難,但在1960年代那可叫金貴,國內很少見到。毛澤東的芒果首先送到清華大學,人們熱烈歡呼,縱情歌唱,傳誦這一特大喜訊。清華大學的「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員們捨不得吃,把它分送給其他單位的工作隊,又引來了下一陣歡騰。但這批芒果不過十幾隻,很快就不夠送了。有人想出了法子,用蠟制芒果代替。有了複製品,轉贈就方便多了。

很快,轉贈芒果的熱風席捲神州大地。長春遊行,四川遊行,福建和濟南的代表們捧起玻璃鏡框盛放的蠟芒果,小夥子抬起大型的絲絨臺座,安置一枚蠟芒果。全國載歌載舞,歡慶毛澤東關懷咱工人階級貧下中農,表達把「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贈送禮品激發了人們的親族關係想像。幾個芒果,能夠引起一波狂熱的忠誠,這正是「文革」中的「算政治賬」。

我現在關心的是,毛澤東贈送的這些芒果,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據說有的工人、解放軍戰士,接到芒果後就小塊分吃了,這大約是最傻的應對。因為領袖送的芒果,那不是讓你吃的。贈芒果,收芒果,是一種儀式,芒果不過是一個道具。道具使用了,演出了,使命就完成了,其象徵意義遠遠超過實用價值。接到果子就吃,只能說明這人太實心眼了。

毛澤東直接贈與的北京幾家「斗批改」試點,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全部轉贈出去,當然不合情理。受贈的北京針織總廠接到芒果以後,工人們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芒果用蠟封存起來,被供奉在大廳的一個壇上,工人們排好隊一一鞠躬致敬。可惜那時不懂防腐,蠟封芒果之前不知道消毒。沒過幾天後,芒果開始腐爛。革委會決定將蠟封去掉、剝皮,然後燒開一大鍋水,把芒果肉煮成湯,再舉行一個喝聖水的儀式。工人們排成一隊,每人都喝了一口芒果湯水。

有沒有芒果味兒——天知道,在這裡,重要的當然還是儀式。

我不禁想起了老家流傳的王存才的故事。王存才是民國年間走紅的地方戲演員、晉南老百姓心中的偶像。相傳他到一個村子演出,在一戶人家吃飯,留下的半碗剩飯,家裡人誰也捨不得吃,決定把剩飯倒進水缸,全家人慢慢品嚐明星的牙慧。適逢村長進門,看了大發感慨:趕緊倒到村口的水井裡,讓全村人都嚐一嚐!煮芒果水,和這裡化開剩飯大家嘗,其意相近。

有人把歷次運動裡,東西南北中的盲目的群體事件稱作「革命的廟會」,形容「文革」和芒果事件,再合適不過了。在熱鬧的氣氛裡,芒果一路傳遍全國,國民又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廣袤的國土上,集體排演了一場大戲。當人群集體狂熱失去理智時,個別清醒的人下場就很不妙了。複製的假芒果傳到四川瓮安,漢源縣富林鎮有個叫韓光第的老牙醫,看見玻璃罩裡的金芒果,順口說了句:「芒果像一條紅薯,沒什麼看頭,有什麼稀罕的。」大實話。結果專政機關以「惡毒攻擊」的罪名逮捕之,一年多後竟被判處死刑。

那些層層轉贈的芒果,最後哪裡去了?至今無人知道它們的下落。我想,沒人敢吃,只能等待腐爛,風乾,悄悄扔掉,讓時間湮沒之。

當一個人被神聖化,他贈送的禮物也會被神聖化、人格化。領袖送來的禮品如何處理,在老百姓這裡,很快成了燙手山芋,只能靜悄悄地等待它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個人崇拜的年代,這也是一道奇特的風景。

来源:大旗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