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億元M2的「罪與罰」(圖)

中國理應減少貨幣供給,讓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得到有效消減。可是,現在反而是天量貨幣供應追逐更低增長率的產出,必然會引發資產進一步泡沫化。而逐漸降低的產出增長率,必然導致泡沫短期內破滅,從而引發巨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1866年,俄羅斯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發表了一部享譽世界的文學著作--《罪與罰》。這是一部揭示人物內心道德衝突、善惡交替的心理小說,深刻地描述了根植於人身上的貪婪與瘋狂、邪惡與聖潔、墮落與救贖……

按理說,文學是文學,經濟是經濟,作為一篇經濟時評,似乎與大師的文學著作沒有多少牽連。然而,當我看到「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03.61萬億元」的報導時,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題目,來概括我對「百萬億元M2」的感受。於是,只好借鑒文學巨著的題目《罪與罰》了。

為什麼我要取這樣一個看似譁眾取寵的題目?各位,先讓我們看看中國的M2供給情況,然後再細細道來吧。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4月11日公布《201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03.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個和1.9個百分點。央行此前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97.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8%。比較可以看出來,今年年初,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幅超15%,遠高於去年13.8%的平均增長速度。近年來,中國M2存量呈現「加速度」上漲態勢。2000年時,M2約為13萬億元,至2008年還未達到50萬億,但近五年來M2的增長上演「狂飆突進」的一幕:2012年已達97.4萬億。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的另一個特徵是,M2增速持續大幅高於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造成M2存量佔GDP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至當前,M2佔GDP之比逐漸攀升增長到目前的近200%。

而就M2與GDP之比來說,中國恐怕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相比美國和日本而言,中國的M2/GDP將達到2.5,美國只有0.6到0.7,日本只有1。正是基於此,來自經濟學界的普通看法是,中國的貨幣已經嚴重超發。

當然,中國貨幣超發嚴重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同。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就曾多次否定這一說法。在他看來,雖然過往10年,中國M2/GDP有所提高,但其客觀原因在於我國處於市場化轉軌時期,貨幣化進程加快,而且中國經濟金融結構中儲蓄率過高、直接融資發展不足。所以,中國經濟並不存在貨幣超發問題。

另外,針對「貨幣超發推高物價論」,周小川也給予了批駁。他解釋道,如果央行能夠控制M2的增長率,將其保持在合適的水平,就不會導致突發性的物價上漲,因此M2的總量和「堰塞湖」不是一回事。

問題是,這種理論佔得住腳嗎?雖然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中國經濟確實經歷了一個不斷貨幣化的過程,然而,問題是,這個轉型過程需要這麼大的貨幣來支撐嗎?為說明這一點,讓我們看看中國和美國的國內貨幣供給吧。

2012年底,中國的GDP為519322億元,美國為156760億美元,中國相對於美國的52.5%。2012年底,中國的M2總量為97.42萬億元,而美國的M2折合人民幣為64.71萬億元。不過,特別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我國全部的M2總量,也就是97.42萬億元都在境內流通。而美元是世界貨幣,只有40%在國內流通,其它60%是在國外流通。也就是說,美國只有相對於25.88萬億元人民幣的貨幣在其國內流通。所以實際流通的貨幣,中國是美國的3.5倍還要多!而折合到單位GDP,則中國的M2/GDP為美國的7倍!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即便中國的經濟轉型需要貨幣化,但需要這麼多的貨幣來支持貨幣化嗎?尤其是在今天,中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還需要這麼多貨幣來支撐經濟的貨幣化轉型嗎?這個道理似乎說不過去!

「貨幣是蜜,貨幣也是水」,貨幣多了,必然會引發通貨膨脹,以下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一是中國的統計數據含水量極大,老百姓感受到的物價上漲水平遠遠比統計局公布的要高;二是中國的通脹指數裡面並沒有包含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情況,如果把房價包含進來,中國的通脹指數能不高到嚇人?三是從一般商品來看,中國的物價水平較之美國還高,而美國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好幾倍。這還能否定中國的高通脹嗎?

當然,本文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指出中國貨幣超發這一不可辯駁的事實,更在於指出其「罪與罰」。

在我看來,百萬億元M2的「罪與罰」主要有三:一是對普通居民財富的劫掠;二是有可能引發中國的金融經濟危機;三是導致政府公信力的嚴重下降。

就歷史而言,某些集團掠奪其他集團財富的手段有三:一是暴力搶奪,二是抽租(即稅收),三是超發貨幣。這其中,最隱蔽、最便捷的手段就是超發貨幣。為此,偉大的經濟學家米塞斯說道:「通貨膨脹的吸引力在於並不是每一個人同時立刻得到了同等數量的貨幣。多發的貨幣量首先到了政府及相關的利益集團手裡,他們可以悄無聲息又行之有效地獲取好處,代價是犧牲民眾的利益社會的福利,讓他們去承受通貨膨脹的惡果。」而就中國來說,中國的普通百姓正在遭受來自貨幣超發的財富洗劫。這種洗劫包括:一是居民的工資性收入佔GDP的比重不到30%,遠低於歐美國家60-70%的佔比,也遠低於其他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且,即便如此低的收入,也被貨幣超發給稀釋了。二是由於利率管制,導致利率的存貸差很大,普通居民的存款的實際利率為負,而貸款利率卻很高。三是中國存在「消失了的幾十萬億元」。M2超過100萬億元,但GDP卻只有50多萬億元,超發的那幾十萬億去了哪裡呢?你說往股市裡跑了,可中國的股市跌幅連年榮居世界前茅。那跑到哪裡去了呢?不可能是跑到普通老百姓手裡了。沒有別的去處,只能是流向那些權勢者。四是引發房地產泡沫,通過房地產來洗劫居民財富。於是,我們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普通百姓加入了「房奴」大軍而不得翻身。

對居民財富的劫掠並不是我最擔心的,可能引發嚴重的金融經濟危機才是百萬億元M2的最大的「罪與罰」。

就中國當前的經濟而言,無論是房地產還是整個國民經濟,都走向了一個下行的拐點。也就是說,無論是房地產還是GDP都不存在像前十年那樣高增長的基礎了。這是因為:①增長方式的轉型。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要求中國經濟必須立即進行轉型,從原來的粗放式增長轉向到以質量為主的增長,從以投資和出口為主的增長轉向以消費為主的增長,而這種轉型必然會帶來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②人口結構的變化。當前,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且未富先老。老齡化的提前到來,一是會導致勞動力人口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財富創造和經濟增長的步伐減緩;二是會增加社會的保障負擔,使人們沒有更多的錢用於購房;三是將來老人的房子都將同時給獨生子女留下,結婚的獨身子女將同時從雙方的父母手中繼承下房產。③制度紅利的減退。改革開放30年以來,在制度紅利的激勵下,中國經濟釋放出來巨大的活力。然而,隨著利益的固化,在當前,改革越來越難以向縱深推進,一些事關全局和未來、根本性的制度很難推出和得到執行。也就是說,制度的紅利效應在不斷的減弱。④增長階段的轉變。就增長來說,有起飛期、穩態期和消褪期。中國已經經歷了起飛期和穩態期的長達30多年的高增長,現在的潛在增長率已下降到7-8%甚至是6-7%。

在此約束之下,中國理應減少貨幣供給,把經濟從以投資為主轉向以消費為主,並採取措施,讓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得到有效消減。可是,我們不僅沒有看到這樣的跡象,反而是天量的貨幣供應。天量貨幣追逐更低增長率的產出,必然會引發資產的進一步泡沫化。而逐漸降低的產出增長率,則必然會導致泡沫在短期內破滅,從而引發巨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在前兩項「罪與罰」之下,必然會帶來第三項「罪與罰」,即政府公信力的嚴重下降。關於這一點,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很多很多。從國民黨時期的濫發貨幣到拉美一些國家的高通脹,最終都導致了政府信用甚至是政權的喪失。

然而,較之百萬億元M2的「罪與罰」,讓我更擔心的是某些決策者對此問題的視而不見、不以為然或者故意掩飾。百萬億元的M2固然很可怕,但如果我們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措施嚴控貨幣發行,讓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回歸到合理水平,暫時的M2超發所帶來的問題總是會消弭的。問題是,我們卻還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及其「罪與罰」。

《海涅詩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暴風雨將要在那一天,甚至把一些槲樹吹倒,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一些宮殿也將要動搖!

醒醒吧!不然,在某一天,貨幣嚴重超發引起的暴風雨不僅會動搖宮殿,甚至會吞噬一切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唐志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