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如果金正恩來真的(圖)
2012年12月12日,朝鮮用彈道導彈技術發射衛星(實為發射長程導彈做準備),違反聯合國安理會之前的有關決議;2013年1月22日,安理會通過決議,進一步制裁朝鮮。作為回應,2月12日,朝鮮實施第三次核試爆;3月7日,安理會再次通過決議,加大對朝鮮的制裁。
彷彿一個賭氣的壞孩子,金正恩乾脆撕毀一切:撕毀朝鮮半島停戰協定;撕毀韓朝互不侵犯條約;宣布進入戰爭狀態。眼看國際社會不予理會,這個壞孩子繼續發作:切斷韓朝之間電話熱線——其實,只要不接電話,這條熱線就並不起作用;把一枚導彈拉到東海岸,做出要發射的樣子——其實,不論中程還是遠程導彈,拉到海邊,並不能增加多少射程,反而可能成為敵方打擊的明靶;通知各國使館撤離,說不能再保障他們的安全——其實,如果準備玉石俱焚,又怎會在乎外國人安危?不准韓國人進入韓朝合作的工業園區,並也準備撤走園區內5.3萬名朝鮮工人,不惜經濟代價,該工業園區為朝鮮工人提供每年9000萬美元工資,支撐朝鮮20至30萬人的生活--其實,此舉損害不了富裕發達的韓國多少,更多的,是損害飢寒交迫的朝鮮自己。
所以這一切,都像一個小孩子對大人的可笑恐嚇。先是躺在地上打滾,無理取鬧,看大人有何反應;見大人無所表示,就跑到大人耳朵邊喊:餵,我要開打了,看你還敢不答應我的要求?見大人還是無動於衷,最後,拿起一把玩具刀,到大人臉前晃:餵,我要動手了,你打算怎麼樣?
是的,一套小孩子的把戲。話雖這麼說,但,面對不按牌理出牌的平壤流氓政權,國際社會仍然不能掉以輕心。萬一它來真的,如何應對?
美國增派了軍艦和戰機,包括導彈驅逐艦、B-2轟炸機、B-52戰略轟炸機(可攜帶核彈)、以及最先進的F-22戰鬥機。但這一切,只是象徵性動作,出於對美國公眾的交待、以及對盟國的安撫。白宮毫無戰爭打算。一上任就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總統,鐵了心,要把和平先生當到底,決意在其任內,不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入戰爭。
美國甚至延後了洲際導彈試射和美韓軍事首腦會晤,用意在於,給平壤台階下,期望金正恩藉此對國內民眾宣布「勝利」,贏得面子,從而結束這一輪挑釁,回歸正常狀態。然而,金氏政權從來就不安分,從來不打算只維持一個正常狀態,它要價極高:它要求美國和國際社會承認它的「核大國地位」,認定那是它獨裁政權的安全閥、根本保障。
核武議題高度敏感,設若美國和國際社會對朝鮮讓步,伊朗核危機則更難處理。華盛頓仍然希望通過北京來壓制平壤。美國的最新手法是,警告中共:如果不管好你的「被監護人」,就將面對美國在東亞更多軍事存在。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共最忌諱的。
中共外長王毅發言:「不允許在中國家門口生事。」中共主席習近平表態:任何國家「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這裡,中共沒有點名「搗亂者」或「生事者」是誰,但外界的解讀,多指朝鮮,表明中共的朝鮮政策或有所調整。
北京不點名,主要是不方便,根據中共慣例,不到最後攤牌時刻,不會點名批評另一個共產黨國家。比如從前,針對越南,都是在中越瀕臨開戰前夕,中共才忽然公開指控越共。北京不點名,還有一個妙處,用模糊語言,發出一語雙關的弦外之音:既是警告朝鮮,也是警告美國,或其他相關國家,如韓國、日本,或與中國有領海之爭的越南、菲律賓等國。
因應朝鮮形勢,中共在中朝邊境大量增派陸軍,並在黃海舉行海軍實彈演練。然而,以今日之勢,中共不大可能為金正恩政權而戰,意即,中共不大可能發動第二次抗美援朝。儘管,根據依然有效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任何一方遭到外力攻擊,另一方將無條件給予軍事援助。但,共產黨政權通常無信義可言,可以不遵守、甚至可以隨時撕毀協議。不論朝共還是中共,都不會受任何協議約束。
但,中共也不可能協助韓國、美國一方,攻打金正恩政權。因為,那不符合中共的意識形態,中共也不樂見朝鮮半島統一,成為民主與自由的前哨陣地。
那麼,中共陳兵朝鮮邊境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北京手上有一張牌:金正男,金正日的長子,現居中國澳門,處於中共監護之下。金正日傳位給第三子金正恩,令金正男憤怒,常對金正恩發出抨擊之詞。眼看金正恩越來越不聽話,隨時可能鬧出大事,中共打算直接出兵朝鮮,一舉推翻金正恩政權,改為扶植金正男,建立一個效忠北京的傀儡政權,繼續把朝鮮牢牢納為中共勢力範圍。
當然,一旦識破北京以金正男取代金正恩的圖謀,金正恩極可能先發制人,首先將核彈投向中國。為了保衛自己的政權,金氏家族從來不擇手段,敢為天下先。
面對朝鮮,美國應該做的,其實就是兩件事,其一,以行動對行動,在朝鮮導彈發射前,摧毀其導彈發射架;攔截朝鮮導彈,不管它往哪個方向飛;以高科技手段,癱瘓朝鮮核設施。其二,如若不然,既然朝鮮要求直接與美國打交道,那麼,華盛頓完全可以直接與平壤談判,而毋需繞道北京,以某種形式,把朝鮮從中共手中拉出來,釜底抽薪,一箭雙鵰:一則找到制約朝鮮之法,二則達到進一步孤立中共之效。
(2013年4月9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