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週期疊加下的中國經濟

作者:石磊  2013-04-05 11: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經濟週期是市場經濟的宿命,製造了不少麻煩,但經濟週期是一種規律,也是分析經濟運行非常好的工具。在平時觀察中,常可感覺經濟的波動幾乎是隨機的,難有規律可循,除了「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是經濟週期的複雜性所致。

經濟週期的複雜性,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經濟並非僅僅運行在一個類型的週期上。迄今發現週期最長的,可達80年,最短的,不過三五年。經濟運行往往是多個週期疊加的結果,僅用一種週期的邏輯,很難理解具體的經濟現象。

經濟週期理論的爭議向來很大,為了便於理解,本文使用了相當不標準的週期名稱,重點在於討論週期的特點和結果。

以中國目前的現狀來看,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經濟週期並行,他們是債務週期、產能週期和庫存週期。

最長的週期是債務週期,也可以叫做槓桿週期,以八至十年為一個週期。

由於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餘額在宏觀上等於一國的儲蓄變化,因此,這一週期與國際收支有密切的關係,同時,這一週期又通過國際收支把主要開放經濟體聯繫在一起,因此,中國的債務週期不是獨立的,而是多個經濟體動態平衡的結果,並且債務週期的特點是自身難以自然產生拐點,常常以債務危機的形式產生拐點。

換言之,中國整體上加槓桿還是減槓桿並不是內部政策可以決定的。

中美在債務週期上就處在互補的相位上,中國加槓桿時美國往往在減槓桿,美國加槓桿時,中國槓桿就難以上升,這來源於經濟結構互補性帶來的國際收支的互補性表現。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這一特點更加顯著,2007年以前的五年中,中國積累了大量儲蓄,經濟高增長槓桿率穩中有降,銀行存貸比下降,單位債務投入的產出上升,流動性易松難緊;美國則是經常項目赤字連年擴大,槓桿率不斷上升。

2007年以後,美國爆發債務危機,被迫開始了去槓桿的過程,國際收支赤字明顯收窄,製造業重生,而中國為了維持經濟的平穩增長開始了加槓桿的過程,國際收支盈餘顯著下降,銀行存貸比上升,單位債務投入產出比明顯下降,流動性易緊難松。當前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融資,實體經濟越來越依賴金融體系的特點,均是債務週期處於加槓桿後期的表現。

第二個週期是產能週期,產能週期經歷投資擴產,釋放產能,產能過剩、去產能四個階段,它與投資回報的變動保持一致。投資回報高時,產能擴張,投資回報低時,產能下降,這很容易理解,儘管宏觀調控對產能常常直接干預,但從整個週期來看,基本是無效的。

中國在2002年到2004年經歷了投資擴產階段,釋放產能發生在2005年到2007年,2009年至今都在產能過剩階段,目前已經出現由產能過剩向去產能階段轉化的徵兆,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已經從30%以上的高速增長降至17%,但這一過程相當溫和緩慢。

產能週期和資本回報的中長期表現密切相關,因為資本投資回報本質上是通過投資產能獲得利潤。

最短的週期是存貨週期,企業生產和銷售隨著存貨的變化發生週期性變化,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庫存、利潤、現金流,與宏觀景氣、通脹和宏觀調控基本一致。這也是一般人們比較容易能觀察到的經濟週期。

庫存週期、產能週期與債務週期三者疊加,造就了當前的經濟表現。

從庫存週期來看,中國現在處於庫存週期前半期,原材料庫存上升,而產成品庫存還在下降,企業利潤回升,現金流改善,經濟增速回升,通脹保持平穩,宏觀調控溫和的階段。

從產能週期來看,中國目前處於產能過剩階段;從債務週期來看,又處於加槓桿後半期。這解釋了實體經濟對融資的依賴持續上升和去產能並行的現象,同時由於庫存週期與產能和債務週期相背離,總需求回升的幅度也將十分有限。

這種週期背離運行的情況在1999年至2001年出現過,與2002年至2008年的週期則是同向運行。以此判斷,固定收益市場的表現好於權益市場是債務週期與產能週期決定的中期表現,而股市回暖則是較短小的庫存週期帶來的曇花一現。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債務週期運行的時間穩定在八至十年,並且拐點均表現為債務危機,源發地也表現出規律的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交替進行,1997年金融危機始發於東南亞,2007年債務危機始發於美國,那麼2017年我們可能面臨嚴峻的考驗,規模或許將是我們從沒有見過的。

来源:財新《新世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