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毛時代的黃浦江上為啥沒有死豬?

作者:秦全耀  2013-03-17 1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4
    小字

來歷不明的被拋入江中的死豬,沿著黃浦江從浙江嘉興一直漂到了上海,上演了一場「奇幻漂流」。被打撈上來的豬有大有小,它們有的是剛剛出生的小豬,有的是重達200多斤的大豬,這些豬有的被裝在麻袋裡,部分豬已經開始腐爛。打撈的人們秩序井然,沒有發生哄搶,也沒有人進行貪污把死豬佔為己有。這說明生活有進步,人民不再吃死豬。

黃浦江上漂來幾千隻死豬。這一幕要是發生在改革開放前的計畫經濟時代,簡直就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吃不飽,穿不好的飢寒交迫的人們一定會百萬雄師下大江,弄潮濤頭撈死豬。

毛澤東時代有句名言,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廣東信孚研究院研究員李悔之先生曾有過這樣的論述:「雞、鴨、豬等禽畜成為當時農村所有家庭經濟主要來源的毛澤東時代,每當「發雞瘟」、「發豬瘟」之時,大多「貧下中農」往往是眼看視若生命的雞、鴨、豬臨斷氣之時,乃至斷氣之後才忍痛「宰殺」吃掉,或製成「臘肉」的。只有極少數人能「未死綢繆」——在雞、鴨、豬沒有得病之前及早將雞、鴨、豬忍痛宰殺吃掉,或做成臘肉。像現在一樣——將患「禽流感」病和「豬流感」病的活雞、活鴨、活豬埋掉,在那時是絕難理喻的事情。」

1964年,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噩耗,家裡養的三隻雞死了一隻。那隻雞特別能下蛋,他的去世無疑是我們家的重大損失。儘管它生前鞠躬盡瘁下蛋不止,死後仍然逃脫不了被吃掉。沒辦法,民以食為天,誰叫咱趕上了那麼一個缺吃少穿的年代。
  
1959年一二月間,有一件大事困擾著毛澤東。1958年,都說糧食豐收了,但轉過年來不少地方卻在喊缺糧、缺油、缺肉。為何如此?他苦思不得其解,心裏頗為煩惱。2月27日下午,毛澤東在同第一批到鄭州的省委書記談話時,把「共產風」概括為三條:「一是貧富拉平。二是積累太多,義務勞動太多。三是‘共’各種‘產’。」他提出公社應當下放權力,實行三級核算,並且以隊的核算為基礎。

河南省四級幹部(省、地、縣、社)會議在討論毛澤東的講話時,基層幹部們大多承認毛澤東指出的問題確實存在。有人說,他們那裡的一個公社就規定,「賣豬的錢完全交社,連死豬肉隊裡也不得吃,一律上交公社屠宰場」。有了毛主席的這句話,公社壟斷死豬的局面不再是主旋律,農民終於可以吃到生產隊裡的死豬肉了。

博主「asian_elephant」寫過毛澤東時代死豬肉的文章。他說:「許多人認為,毛澤東時代儘管物質匱乏,但糧食、蔬菜、肉類等食品是純天然的,綠色的,不但味道好,而且品質好,很安全。事實是否如此?我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我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明事實真相。先說肉類。大多數情況下豬肉等確實是新鮮的,因為本來就不多,商店來了就賣,所以壞不了。如果真的因為肉類太多而放得變質了,老百姓的生活就不至於那麼苦了。事實恰恰相反,當時國家的冷庫很少也很小,貯藏不了多少肉類,所以有的大城市還出現動員吃「愛國肉」的現象,就是國家將庫存過期或即將過期的肉類拿出來賣,但老百姓沒有錢買,就動員大家買。這樣的「好事」在大躍進前比較多,以後再也沒有了。文革後期,物質極度匱乏,城市居民連一口人一個月一斤也很難保。這種情況下,國營商店裡賣的肉的質量就很難說了。現在許多人仍然能記得,那時供應的豬肉,不論是冷凍的還是新鮮的,多半很瘦,顏色不新鮮,因為那時豬是集體農民在自家養的,農民連自己都吃不飽,更沒有飼料餵豬,當然更談不到科學飼養了。1968——1973年間我在貴州工作時,有一年春節每人供應一斤豬肉,我聽一個熟人說,批給他們商店的豬肉,有的半片豬只重17斤。那肯定不是夠出欄標準的屠宰豬,多半是死豬。」

文章接著寫道:「如果這種情況在國營商店裡不常見,那麼供應給飯店的肉(或飯店自行採購的肉)就很難說了。1968年10月末我在貴州省獨山縣等換乘長途汽車去一個軍墾農場,在這裡等了三天,每天要到飯店吃飯。我想吃肉,走遍了全城的飯店,沒有一家飯店賣的肉不是臭的,甚至整個飯店都充斥著臭味。我住宿的旅店的一個服務員是東北人,他告訴我說(因為我也是東北人),這裡沒有不臭的肉。所有的飯店或老百姓都是用白芷等中藥或其它香料加工或烹食臭豬肉。1974年我調回我的故鄉遼寧省阜新市,在這年的夏天我到彰武縣辦事,在該縣最大的國營飯店吃飯,發現豬肉上有高粱米粒大小的痘,就問服務員這是否是痘豬肉(患豬囊蟲的豬),她笑而不答。那時根本沒有投訴之說,你告到哪裡也沒有用,根本沒有人或任何部門受理你的投訴。我在文革時步行或乘車走過北方很多地方,發現至少在整個河北及山東省,農民的豬圈都是與廁所連著的(所謂連茅圈)。豬圈在廁所底下,廁所的便坑直通豬圈,人解的大便當時就被豬吃掉,甚至人剛一蹲上便坑,豬就哼哼著張開大嘴等著接吃,使我們這些外地人甚至不敢在這裡解大便。據說整個華北都用這樣的連茅圈,因為農民沒有飼料餵豬。所以在文革以前,文革中,以至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華北(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大城市)數千萬城裡人吃的豬肉是吃屎長大的。現在許多人埋怨用飯店的泔水養豬,就是不知道你的父母及爺爺奶奶吃的豬是用人的大便餵出來的。這樣一來,帶痘的豬肉特別多。當時國家也規定這樣的肉不許出屠宰場,用大鍋將肉煉成油,然後只利用油。這樣的油是否給人吃,我不得而知。但農民自行宰殺的豬,有相當多的痘肉流入國營(或集體的)飯店及農貿市場。」

毛澤東時代何止黃浦江上沒有死豬。那時故宮前護城河裡的死貓都有人撈,撈上來,聞聞,沒臭,就做熟了吃掉。1970年,我在總後大院揀了只死麻雀,又放在兜裡一塊聽了邱會作做的近三個小時的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報告。然後回到家裡放到火上吃燒烤。

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比文革好?起碼,改革開放後老秦能吃飽肚子罵特權。從前呢,餓著肚子還得說領導好社會主義好。

改革開放了,講衛生,農民不再吃死豬,往黃浦江裡扔掉。要是從前,誰敢扔,破壞社會主義經濟。那劉文學和王榮學的階級鬥爭不就因為一把辣椒。放心,中國要是不改革開放,那死豬不是吃掉就是賣掉,無論如何也不會被扔掉。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