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是怎樣煉成的?
國內外奢侈品價差原因:首先就是我們中國的稅制結構問題很大,比如說美國大部分商品的價格裡面含的稅是很少的,基本上沒有。
而中國商品價格裡面卻含有很多稅。稅本來是跟商品的生產無關的,是我們硬加進去的東西。
國外的奢侈品在我們進口的環節要交關稅,比如說化妝品香奈兒是40%關稅,然後還要交30%的消費稅,還有百分之十幾的增值稅,然後你賣的時候還要交增值稅和消費稅,還是這麼多,這樣加起來,我們這邊的奢侈品就比美國、法國的要貴,甚至翻一番都不止。
也就是我們之前算過的,從北京到上海的物流成本要高過從北京到紐約。我們不談進口的,就談我們本地的奢侈品吧。
比如說茅台酒,這幾年的價格猛漲,從2006年的350塊錢漲到現在的1950塊,但是市場份額並沒有擴大。為什麼?就因為是這14%的人在喝茅台酒,不管你多貴他都會買。
茅台酒廠的整個現金流從2006年的44個億漲到今天的160個億,怎麼漲的?全部來自於漲價,這個非常可怕的。這個問題就跟你剛剛講的進口奢侈品有個很大的區別,因為沒有關稅,它是本地生產的,但是本地生產的奢飾品在四五年之內可以翻這麼多番,而且銷量一直是穩定的。
透過這個看出,背後支撐奢侈品的這批人是永遠都不缺錢的。這是炫富。其實是節日送禮、公款吃喝的這批人構成了高端白酒最重要的消費群。五糧液漲價就是跟隨茅台,名酒都跟隨茅台,茅台本來只是酒,酒的主要成分就是水,成本差不多。
現在「乾女兒」的時代也已經到來了。你可別小看這個,這個背後折射的是什麼東西呢?是收入差距的問題,是財富過於向少數人集中的問題。
好比說,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比日本還大吧,假定說日本是全世界最富的國家之一,那好了,現在中國的總收入比日本的總收入還多,而中國只把這個總收入給比日本人還少的那少部分人,那麼這少部分人將會是全世界最富的人。現在中國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讓我們感到擔憂的是,如果這些富人只是為了自己消費,而不是想著如何替社會創造財富的話,那我請問你,中國明天怎麼辦?
因此今天所謂中國奢侈品比美國貴,折射出來的問題不是誰比較貴,而是這少數人這樣奢侈性地花費,說明他不再投資,不再去創造社會財富,而只是純粹地消費、浪費,這讓我們很擔心。
根據工信部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還不到3%。而這些搞實業的人,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路上,他們是落伍的,是失敗的。失敗才做實業。
什麼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我們把國民經濟看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有技術優勢的,另一個是服務第一個部門的。那什麼叫共同富裕呢?就是一定要從這種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部門富起來,然後讓服務業部門來服務他,使得服務業部門也跟著富起來。凡是跟服務、人力資本相關的,我們會比美國便宜很多。
比如說餐廳服務員、開公交車的、開出租車的、還有保姆等等,我們這些人的工資比別人低得多,你不要以此為傲哦,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是一種社會的病態。
我今天想用一個理論來解釋,就是諾貝爾獎得主劉易斯的理論,劉易斯模型。理論其實很簡單,他把整個國民經濟看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有技術優勢的,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比如說微軟、蘋果公司;另一個是服務類型的人,服務於第一個部門的。
那什麼叫共同富裕呢?就是一定要從這種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部門先富起來,然後讓另外的服務業部門來服務他,使得服務業部門也跟著富起來。
舉個例子,比如說蘋果,它要用多少軟體工程師?蘋果的APPStore應用軟體商店,這個軟體誰寫的?美國的大學畢業生寫的。那我請問你,我們中國有這種大學畢業生嗎?我們大學畢業生半夜不睡覺,打電動玩具才是真的。這就是兩個國家的差距。
就是這個水平,這讓人感到非常驚訝。美國的這批大學生畢業之後直接到微軟、蘋果工作,一年賺9萬到12萬美金,這就是劉易斯所講的高端技術人才。這些人有錢之後怎麼樣?要花錢,那誰服務他們呢?就由社會另外一個部門,比如說保姆、餐廳服務員、出租車司機等等來服務他們,這些人服務他們有什麼好處呢?提供服務的人所得到的報酬會水漲船高。
比如說在蘋果展示廳工作的工人,算藍領吧,你知道他賺多少錢?我們統計了一下,一個小時賺11.63美金,還不算銷售提成。
也就是說,人家一天賺的,比我們富士康工人一個月賺得還要多。怎麼賺這麼多?因為在美國,這種藍領勞動力比較短缺,如果你不給他這麼多薪水,那他不幹了,他可能就去賣牛仔褲,或者去大學裡面修幾門課,也變成一個軟體工程師,然後去微軟、蘋果工作,這在美國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說,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這些藍領的價值就出來了,高端技術人才賺得錢多,那這些藍領的薪水自然要水漲船高。到最後你發現,美國的白領跟藍領之間的薪水差距是不大的。所以在美國做藍領也是很驕傲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