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謝嘉玲編譯報導】《華爾街日報》英文網站2月26日(週二)刊登了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負責人Ruchir Sharma先生的評論文章「中國有自己的債務炸彈(China Has Its Own Debt Bomb)」。
文章說,六年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警告說:中國的經濟是「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 目前,中國的這一經濟模式已翻了一倍。
溫家寶的發言是希望試圖改變這種危險性地依賴一個經濟槓桿來實現增長的過程:即在道路、工廠和其它基礎設施上大量投資,幫助中國成為製造業超級大國。之後出現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為了保持中國經濟的增長,驚慌失措的官員們展開了四萬億元的刺激,並下令銀行投入新一波的投資資金。投資已上升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8%,這超出了任何一個大國43%的記錄。
文章稱,更令人咋舌的是投放信貸的量,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融資投資熱潮。自2007年以來,每年產生的新增信貸量已經翻了兩番多,至今年1月份的12個月內達到2750億美元。去年,大約有一半的新增貸款來自「影子銀行系統」、私人貸款和正規貸款渠道外的信用供應商。這些借貸方式通常是地方政府在用來推動質量日益低劣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已出現無法支付銀行貸款的情況。
文章說,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公共和私人債務總和爆炸性超過GDP的200%,達到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壓倒一切的共識仍然認為,對中國的金融體系或是經濟增長風險不大。
文章指出,這種觀點忽略了由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為瞭解金融危機的起源,自2008年以來進行的研究發現的強有力的證據。關鍵的證據是債務增長的速度-尤其是私債。 在中國,私債包括如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這些貸款人。
文章解釋說,用衡量債務增長速度最重要的一些方法,中國現在已處在閃爍的紅色區域。第一個方法是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結果發現,如果私人債務佔GDP的比重加速到6%,高於其在過去十年的趨勢,該加速就是嚴重財務危機的早期預警。在中國,私債現在佔GDP比重的12%,高於其先前的趨勢。
第二個方法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結果發現,如果私人信貸增長高於經濟增長三年到五年,私人信貸佔GDP比例的增加,通常是財務危機的信號。在中國,私人信貸增長速度自2008年以來遠遠超過經濟,私人信貸佔GDP的比例上升了50%,達到180%。
文章稱,中國要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模式,多數專家認為,中國需要通過促進更多的消費來平衡其投資。然而,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消費一直以每年8%的速度在增長,超過了之前像日本在不引發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最快的速度的經濟奇蹟。然而,因為投資增長速度更快,中國的消費佔GDP的比重仍在下降。
文章最後指出,因此,要想再平衡就要求中國削減投資及債務增長的速度,這意味著接受低至5%至6%的增長率,遠低於目前官方8%的增長速度。另一種方法就是試圖維持一個不切實際的經濟增長目標,讓已經很龐大的債務炸彈堆得更高。
(點擊看原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