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微博裡的民意「戰爭」:政府不佔優勢(圖)

 2013-02-22 20: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由於微博具有開放性,無論哪一項功能均可能對政府目前壟斷的意識形態和輿論表達的控制權形成挑戰。如果把微博視為是一場民意表達的「戰爭」,政府在其中並不具有優勢,甚至是處於劣勢。

如果說過去幾年有科技產品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那麼微博肯定榜上有名。它的出現不但使信息的實時傳送和互動變得可能,而且廉價和方便。

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2年新浪政務微博報告》,2012年新浪微博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4億,其中政務微博數量突破6萬,比2011年增長231%。無論是最近的「表叔」、「房姐」等反腐案例,還是過去的「7·23溫州動車事故」、「郭美美事件」、「錢雲會案」等引發廣泛關注的公共事件,都能夠看到微博的身影。

以上的統計數據和案例說明,微博不單止開闢了一片新的公共輿論空間,同時也使公民和政府之間的互動形式發生了改變。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對微博問政功能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的研究亦並不多。最近,猶他州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童燕齊和博士生雷少華髮表在學術期刊《當代中國》(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上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相關研究的空白。

和不少媒體和學者的觀察一樣,童燕齊等認為微博的現實影響力是建立在「圍觀」這個特有屬性上。通過「圍觀」,公民不僅可以在微博上跟進和參與到公共事件中,而且擁有了在現實裡所不具備的意見表達機會。

通過對2009至2010年間微博上發生的標誌性公共事件(如「宜黃鐘家強折事件」、「李剛事件」)的梳理和分析,作者進一步把「圍觀」的作用細分為「彙集民意」、「實時直播」、「追討公義」和「網路論戰」幾項功能。

由於微博具有開放性,無論哪一項功能均可能對政府目前壟斷的意識形態和輿論表達的控制權形成挑戰。這些功能可能改變公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並構成對政府現實行為的問責壓力,從而迫使政府必須採取一定的行動來維持公民對政府管治的信任。而且,政府難以像對待傳統媒體那樣運用事前審查等手段來進行監管。因此,童嚴琦認為:如果把微博視為是一場民意表達的「戰爭」,政府在其中並不具有優勢,甚至是處於劣勢。

然而,兩位研究者認為,目前不應過分高估微博對現實的影響力。

他們的主要理由是: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路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大多數微博用戶的身份是學生。這意味著,現實中的大多數人口並未參與到網路「圍觀」之中。對於執政者而言,這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為這表示微博上的民意或不滿不會即時轉化為現實的執政壓力。

但長遠而言,隨著人口更替的發生,這些微博用戶有相當部分將轉化為具有現實影響力的中產階級。而政府只有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應對問責的能力,才可能滿足這些「未來的主人翁」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微博裡的民意正在倒逼現實進行改革。

来源:荷蘭在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