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造假業為何在信任危機的社會繁榮?

作者:予龍  2013-02-22 1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社科院最近發布了《中國社會心態藍皮書》,值得注意的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關於「官民間不信任度擴大」,二是關於「中國社會總體信任度已跌至合格線(60%)以下」。筆者雖然不太明白信用度的具體計算方法,大概是指社會行為者之間只有不到60%互信程度,超過40%無信任感,但可以肯定,這是個極其可悲的現象,可以說社會的信用危機在加深。

在解讀這一報告時,《中國青年報》發表的署名文章卻以「社會信任下降主因是人們風險意識提高」為題,這種本末倒置的觀點出現在如此重要的媒體上不禁令人駭然。十多年信用風險管理的經驗告訴我,從來都是信用下降導致風險意識提高和風險管理的強化,而不是風險意識導致信用下降。看來人們對社會缺乏信用這一現象仍有著不同的理解,至少說明對信用課題缺乏探究。

在海外生活十多年,回國後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國內社會信用和信用機制的嚴重缺失,而諸多社會的不良風氣和扭曲的市場都與信用缺失有關。中國遠不是一個信用經濟和信用社會,人們主要通過現金或「人情」關係獲取社會資源,是個不折不扣的現金經濟和「人情」社會。人情的商品化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特色。商人們通過人情關係獲取特殊的經濟利益、金融槓桿及競爭優勢。官員們為償還人情債務而鋌而走險,職務信用違約現象暴增。普通民眾及消費者只相信可靠的親友,不信其他的信息來源。人們在為缺失的社會和市場信用支付著高昂的交易成本。

信任是指人們對他人的信用所表現出的接受或欣賞。雖然信用也跟「人情」一樣,有著特定的商業價值,而信用本身卻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指人的誠信,是人們社會行為道德規範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然而,這一最基本的人性成分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卻成了成為稀罕之物,人們對一些正常的利他行為,特別是禮節性或善意的表示,都會投以懷疑的目光,即使雷鋒再世,恐也難免遭到非議,說他不懷好意或另有所圖,這些現象不能不讓人感到可悲。

從不斷曝光的諸多信用違約事件中,包括「三鹿毒奶粉」、染色饅頭、皮革奶、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郭美美事件」、「小悅悅事件」、「南京彭宇案」、大量的文憑及論文造假現象,等等,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社會生態在牽引著社會的走向,以致現在誰也不相信誰。更為可怕的是,目前似乎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扭轉這一現狀,阻止信用危機的進一步爆發。我們所缺的不僅僅是一個制約人們行為的信用機制,更需要一個道德權威,或能讓人們看到希望的精神領袖。十多年前朱鎔基總理能夠力挽狂瀾,重啟經濟改革,以其雷厲的鋒芒,誓言要準備100具棺材,99具給貪官,一具留給自己。這是何等的氣魄,在許多人看來,他是個改革家和清官,而在我看來,他更像個道德權威和精神領袖。如今有誰能有此等魄力,重塑中國社會的信用價值觀,恢復人們的信心?  

在國外時間呆久了,難免會入鄉隨俗,回國時會把一些習慣行為帶回國內,有時會感到十分的尷尬和無奈。比如,有一次在北京,天黑還下著大雨,我剛下公共汽車,準備過馬路時,見到一位婦女拎著多個大包小包,沉甸得都走不動路了,我問是否需要幫忙,她不回答,我就幫她打傘遮雨,走到路中間她幾乎摔倒,我問是否可將最不重要的東西讓我幫忙拿,她連理都不理,我還是幫她抬了一會兒大包,為她打傘過馬路,離別時一句道謝的話都沒有。後來朋友告訴我,她的那些東西可能都是偷的,千萬別幫她,否則會被看作從犯嫌疑。難道人們都這麼想麼?

和許多剛回國的人一樣,總會對弱者存有同情心,見到乞丐給點錢再正常不過,但自從在深圳市看到的一幕,我就再也不會給錢了。那是一位大肚子的孕婦,手裡還抱著一個不足週歲的孩子,挨著垃圾桶掏東西吃,我實在受不了看到此場景,就給了她20元錢,讓她到餐館給孩子買些健康的食物。三個小時過去,我再次路過此地時,那婦女還在原地,掏的食物還跟原來一樣,只是手上的孩子換了一個。連乞丐都是假的!

回國前後曾分別在上海和北京購買了一套房子,面積都是120多平米。上海的房子與「正規」的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結果「合同」被轉賣3次,裝修花費超過40萬,而裝修工頭還說是賠本給我做的裝修,不斷要求加錢。工人們為了報復工頭拖欠工資,故意降低工程質量。而北京的房子裝修是通過朋友介紹的裝修工進行的,僅花費17萬,裝修質量和標準遠勝過上海的房子,而且還保修到今天。說明在中國的商業信用極不靠譜,許多合同形同廢紙,而「人情」關係才是利益和質量的保證,更印證了中國是個人情經濟的現實。

有一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當美國的(商業)信用氾濫成災的時候,中國的(社會)信用卻在大幅衰竭。兩者之間是否有著某種關聯性呢,難道說中國人的信用也隨著「物美價廉」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國?

答案:有一定的關聯性。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和中國的慷慨低價借貸促成了美國的信用和信用消費市場的空前繁榮,以致爆發了2008年信用危機,信用危機顯然是因為信用產品過濫過剩造成的。而美國對「中國製造」的需求成就了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促成了中國商人對國家資源的瘋狂掠奪和破壞,官方對GDP的狂熱追求,以及民間對金錢的盲目崇拜,整個社會物慾橫流。為迎合如此快速的增長需求和慾望,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突破信用道義的約束,致使社會信用不斷被消耗,並一步步走向枯竭。深受其害的消費者和普通民眾,開始逐步建立心理防線,不再願意為信用違約者買單,時而群起反抗,而大多數人卻選擇了沉默,這就造成了目前這種官民信任危機和低迷的社會信任度。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更大的危機會在沉默中爆發。那些喜歡鼓吹陰謀論的人,不妨可以把它編成危言聳聽的故事,把它想像成美帝國主義的陰謀。

信用是可以量化和沽值的商品。信用不僅本身是個生產價值的產業,同時又像潤滑劑助推優質產業和服務業的健康發展,淘汰偽劣產品和服務。發展信用經濟和信用社會不僅可以大大增加GDP的產出,還能使人們安心消費,促進社會和諧。可惜,人們往往只看到實體經濟對GDP的貢獻,卻看不到信用在商品經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信用的缺失對商品經濟的損害,這是國家發展的一大失策。就像作者在《瘋狂的信用》一書中提到的,那些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幾乎都是因為未能及時建立完善的信用經濟和信用社會體系:官員信用違約造成腐敗盛行,政府濫印鈔票導致貨幣信用貶值,民間有錢人紛紛逃離污染的環境和分化的社會,造成資本和信用的流失,以致經濟長期徘徊不前。

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美國是個極為複雜的社會,幾乎容納了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和人種,但她卻沒有官方的戶口管理制度,也沒有個人檔案,但她卻有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機制。這套制度收錄了人們的借貸和市場行為,法庭記錄,以及人們的信用行為,並根據他們的行為模式計算出信用評分。實際上人們的經濟行為與社會行為有很強的關聯性,一旦出現造假或違約行為,就會被記錄,信息就可能被相關單位獲取,影響到當事人的商業和經濟利益,包括購房、就業和消費。與商業評級機構一起,構成了無所不在的社會信用網,為社會和商業單位提供客戶個人和商業機構信用信息。信用不佳的人和商家遲早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美國看起來是個人情淡漠的社會,但卻是個講信用的社會。人們不能太指望直接通過關係得到利益,但可以通過誠信達到目的。

中國也有一個適應現行經濟發展的灰色產業:造假業。無論什麼樣的發票、證書、文憑和各類商品,只要提供樣品,便能很快生產出來,其效率高得驚人,與山寨仿造業一起構成了龐大的灰色產業鏈,相關廣告佔據了城市路邊廣告的半壁江山,從業人員更是遍及各個角落。這一產業的誕生和發展直接受惠於社會信用的喪失,其產出雖然沒有被直接計入GDP產值中。但其產量的增加正好與社會信用的銳減相匹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