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猛於「非典」 罪魁是誰?(圖)


1月31日擁擠在霧霾籠罩下的北京一條要道上爬行的車輛

中國北方地區灰霾造成的嚴重污染正在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中國著名呼吸道疾病專家鐘南山說,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灰霾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10年前的「非典」。

*鐘南山:大氣污染比非典更可怕*

中國著名呼吸道疾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接受中國央視採訪的時候說,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隔離,但大氣污染,室內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這位當年抗非典專家說,空氣污染對心腦血管和神經系統都有影響,但首當其衝的是呼吸系統。他舉例說,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率將增加到3.1%,從25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病死率可增加到11%。

鐘南山說,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長期的,僅北京10年來肺癌增加了60%。這個數字非常驚人,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非典可以躲 灰霾處處在*

10年前,爆發於廣東,蔓延全中國,波及世界29個國家的「非典」(國際上稱為SARS)疫情,導致8098人感染,774人死亡。一時間,人們談薩色變,惶恐不安。

隨著時間的逝去,「非典」的恐懼,已煙消雲散。但今天的中國,尤其是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一些城市,比非典更可怕,更無處躲藏,如「瘟疫」一樣的「灰霾」正在危害著每一個人的健康。

*中國的首都「變成」「首毒」*

首都北京已被人們戲稱為「首毒」。一月份,除四天以外,表示污染程度的PM2.5指數一直居高不下,並數次超過500極限的「爆表」水平。

根據美國駐華大使館空氣質量監測值標準,PM2.5超過300為空氣污染的最高級「有害」,所有人都應避免戶外活動。

*汽車排放佔污染25%以上*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研究員王躍思說,北京汽車排放是PM2.5的最大來源,約佔四分之一,其它是燃煤和外來輸送。他說,京津冀地區重度灰霾污染主要是北京的汽車,天津的油氣,河北的燃煤。北京每年燒煤2300萬噸,天津7000萬噸,河北2.7億噸。王躍思說,如果能控制燃煤的脫硫脫硝除塵,提高汽油柴油含硫量的標準,污染可望降低一半。

*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1月31日首次承認,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不過,他辯稱,這並非因油企質量不達標,而是中國的標準不夠。他說,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歐V,而其他地方普遍為150ppm的歐III,因此標準不提高,設備改造就上不去。

*中國成品油排放標準低於美歐5-15倍*

目前美國、歐洲實施的成品油排放標準硫含量分別是可低於30ppm、10ppm。這就是說,除北京以外,中國大部分地區油品的硫含量是美國的5倍,歐洲的15倍。

*中國政府政策導致今日的嚴重污染*

北京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前總幹事李波說,這次北京等地大範圍空氣嚴重污染,除一月份天氣的自然原因以外,這些年,在石油和汽車工業利益集團的主導下,北京大力發展汽車工業,以犧牲環保和人民健康為代價,必然會導致空氣污染程度持續惡化。

「這就需要我們反省城市規劃,公交出行,低碳出行這方面的政策。我經常講,中國如果學歐洲更多一點,學美國更少一點,可能中國的交通和污染問題不會那麼嚴重。」

*環保部:污染有四大原因*

中國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日前表示,造成中國部分地區霧霾的原因是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巨大,複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機動車污染問題更加突出,以及不利氣象條件造成污染物持續積累。

*中國需要至少30年才能解決大氣污染*

吳曉青承認中國大氣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傳統煤煙型污染尚未解決,機動車、重化工業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來,但是他同時還強調,歐美等發達國家耗費了30-50年的時間才基本解決了大氣污染問題。

*反思他國教訓 避免再走彎路*

對此,環保人士李波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雖然不能總是有捷徑可走,污染等問題可能避免不了,但是中國應該從其他國家所走彎路中汲取教訓,少走彎路。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在他們經歷工業化過程的時候,很多先進的技術都不存在。現在很多新技術已經存在了。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過去的一些彎路,這個問題應該提出來大家一起來反思的。」

*潘石屹呼籲出臺空氣清潔法案*

擁有1400萬微博粉絲的北京房地產商、人大代表潘石屹29號在網上發起制定空氣清潔法案的呼籲。截止到31日,就有4萬6千多人連署。

不過,也有網民對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要民眾慢慢等待30-50年再解決十面「霾」伏,表示不滿,說當局不應該為他們制定的錯誤經濟發展政策辯解,應該拿出具體、有效的措施,降低大氣污染程度。

2月1日,由於有冷空氣和四級左右的風,北京的大氣污染大為改善。1月29日,根據美國駐華大使館的監測,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再次「爆表」,超過了指數的最高限度500。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