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奇:中國最後一次零傷害軟著陸?(圖)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董事長羅奇(Stephen Roach)稱,出口和外需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他警告,第四季度GDP環比增長可能是中國增長最後一次毫髮無傷地逃過外部衝擊。中國急需再平衡與改革,形勢刻不容緩,現在就要採取措施。

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長7.9%,環比三季度高0.5%。
羅奇指出,第四季度這樣的環比增長自然有意義,因為此前中國已經連續十個季度增長減速,體現出中國經濟在未滿四年時間裏第二次軟著陸

目前,出口和外需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過去兩次增長下滑的時期與歐美這兩大國外市場增長低迷期吻合,2009年初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衰退,這次是歐洲債務危機。

中國儲蓄相當於GDP的53%,外儲3.3萬億美元,中國政府還有很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調整空間。

但羅奇還是認為,這可能是中國增長最後一次毫髮無傷地逃過外部衝擊。他回顧了溫家寶總理2007年3月的評價:

「中國經濟存在著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結構性問題。」

五年過去,中國的這「四不」非但沒有緩解,反而加劇。

2009年與2012年實際GDP增長都大幅下滑,失衡也在惡化,投資與GDP比例接近50%,私人消費佔比跌落35%。

收入差距繼續擴大,環境與污染問題影響著可持續性。

假如用彈簧比喻中國的增長模式,這根彈簧拉得越長,它收縮回到以前狀態的時間就越久,下一次不出任何問題還能恢復原樣的可能性就越小。

羅奇認為,中國的新一批領導人已經沒有犯錯的餘地,向再平衡與改革轉變的形勢從來沒有這麼急迫過,現在就要採取措施加快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變。

這些措施包括髮展服務業、為社會安全網提供資金、解除戶籍制度的束縛、改革國企、上調人為的低存款利率。

雖然經受住了過去四年裡兩大全球危機的考驗,但上述「四不」問題給中國帶來了威脅,沒有再平衡與改革,中國可能失去自動軟著陸的免疫力。

沒有再平衡,不管是銀行系統信貸質量,還是出口競爭力下降,或者環境、政府管理與社會問題,都可能會使中國遭遇又一場軟著陸。

羅奇稱,自己十五年來一直看好中國,但現在中國必須行動起來。中國的「四不」缺陷直接影響中國今後的希望和夢想,領導層不能忽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