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之易,終之難(圖)

顧雲卿有句古訓叫「行百裡者半九十」,告訴我們在取得成就時,「不可有任何鬆懈、麻痺和動搖」。有人把這一古語翻譯成「在百裡的旅途中,有一半人會在途中放棄」,這恐怕是有違原意的。
   
此語出自《戰國策秦策五》:「詩雲‘行百裡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就是說,一個人行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已經接近成功了,他還應把後面的十里路當作還有五十里(一半)來對待,這說的是走完最後這段路(末路)是多麼不容易。
   
這句話歷來為大家所稱道,認為這是「古之智者,嘗盡心於垂成之際也」(宋陳亮《酌古論鄧禹》)。另一宋人陸九淵在給友人信中說:「行百裡者半九十,言末路之難也。知不至,雖弗畔,不足賴也」。黃庭堅《贈元發弟放言》把這層意思寫得更加完整:「虧功一簣,未成丘山。鑿井九階,不次水澤。」(《全宋詩》第17冊第11450頁)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也會導致不成功;掘九仞深的井,打不到泉水,也只是一口廢井。
   
不妨再引其他宋人的詩句:「自來百裡半九十,望見城頭路愈長」(文天祥《脫京口望城難》《全宋詩》第68冊第43001頁);「早禾盡實晚禾秀,造物於此功無留。只今望霓尤所急,百裡之行半九十」(趙蕃《二十一日雨》《全宋詩》第49冊第31510頁);「人言百裡半九十,它日聰明嗟不及」(陳造《次朱必先與師是唱酬韻》《全宋詩》第45冊第28083頁),講的都是「始之易,終之難」的道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