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撒瑪利亞人的絕境與重生(圖)

 2013-01-13 13: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以「好撒瑪利亞人」傳說而聞名於世的撒瑪利亞民族,近年居然驚傳滅族危機。只是當生理文化的僵固認同受到挑戰時,回歸心靈轉向的真理精神,或許會是這群上帝子民重生的契機。

「好撒瑪利亞人」典故出自《聖經》路加福音中耶穌的一個比喻:一個猶太旅者遭遇強盜打劫、重傷「路倒」。陸續有擔任神職的猶太祭司和利未人路過,卻不聞不問。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途經時,立刻為他進行急救包紮,甚至還買單支付與傷者後續的醫療照護,完全不考慮雙方的民族成見與歷史仇恨。耶穌以此挑戰追隨者:這三人之中,誰才是這位猶太人真正的鄰舍、真正的同胞?

真正的撒瑪利亞人

因著這樣的典故,此後「好撒瑪利亞人」多意味著見義勇為者、善心的陌生人。只是在這世風日下的時代,想當好心人卻遭「狗咬呂洞賓」的社會事件屢見不鮮,因此歐美多國的立法有「好撒瑪利亞人法」的急難救助免責條款,以免在社會道德神經的萎縮下,「好撒瑪利亞人」也從世上消失。

然而不僅具信仰意義上的「好撒瑪利亞人」正面臨絕種,現實中的撒瑪利亞民族,居然也在近年驚傳滅族危機。根據統計資料,這個曾在近東文明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民族,截至今日時僅剩下766人存活於世。

有趣的是,主因並非任何的內戰外患,而是因為這個民族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恪守著不與外族通婚的宗族規範。顯然,在他們自己人心目中,「好」撒瑪利亞人的標準,在乎文化和血統。

像臺灣許多外配新移民帶來了新文化,撒瑪利亞人害怕外邦女子無法幫助他們的後代延續傳統。然而,親族通婚導致許多先天基因殘疾,也為族群平均壽命和嬰孩的存活率帶來負面影響。

與猶太人的歷史糾葛

歷史上,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原先同為希伯來人,血緣可以上溯至「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並且以耶和華上帝的一神信仰為最他們最核心的特徵。然而公元前931年,王國的以色列一分為二。

做為北國的以色列在動盪中勉強維持了兩百年的國祚,便遭北方的亞述帝國勢力併吞。亞述在北國的境內遂行人口洗牌,不但將許多以色列人擄往北方,並且讓亞述境內的民族遷入,和以色列人通婚。

他們混血的結晶,就是最早的撒瑪利亞人。

後來的南國猶大的猶太人痛恨這些撒瑪利亞人,認為他們在血統上和信仰上都已經不純潔了。因為即使歷史上猶太人也屢次遭逢亡國的顛沛,信仰敬虔的猶太人仍以耶路撒冷聖殿敬拜和禁異族通婚的方式,維繫其民族認同。

只是諷刺的是,猶太「敬虔運動」的結果是失敗的,至少就婚姻看來,猶太跨族通婚情況之普遍,使得用遺傳染色體研究判定猶太人的身份變成一項複雜的工程。反而是歷史上因著混血身份而生存的撒瑪利亞人,此後兩千多年卻嘗試以最狹義的同族方式繁衍自我。

現存的撒瑪利亞男性身上,幾乎都具有Haplogroup J的Y染色體特徵。若血緣基因是「純種」的指標,猶太人早已沒有在撒瑪利亞人面前自視聖潔的立場。

猶太人認為,正確敬拜上帝應當是在耶路撒冷。撒瑪利亞人卻認為北方的基利心山,才是通天的至聖高地(sacred high place)。

信仰之爭 認同之爭

自從三千年前所羅門王為上帝建造聖殿以來,猶太人認為耶路撒冷將世代作為祂的居所。懷著彌賽亞盼望的猶太人,更堅信有一天上帝將榮耀降臨這座聖城。

撒瑪利亞人反對這套神學。他們的聖經版本「撒瑪利亞妥拉」(Samaritan Pentateuch)上記載,耶和華指示摩西在基利心山筑壇敬拜祂。

這條撒瑪利亞妥拉獨有的誡命,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版本的摩西五經都看不到。然而因為最早的妥拉抄本已經不存在了,雙方都宣稱自己的版本才是當初摩西承自上帝的「原版」啟示。

超越國族的上帝子民

不論真相為何,撒瑪利亞人已經千百年來都持守在基利心山周邊,建構社區和宗教生活。

《聖經》新約中,耶穌曾在井邊與一位撒瑪利亞婦人談道,只是當這位婦人刻意挑起「聖地」的爭議時,耶穌卻回答她:「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就像「好撒瑪利亞人」的譬喻一般,耶穌似乎在說,要成為上帝的兒女,與血統純淨、地點正確一點關係都沒有,那超越外在生理與文化標籤的心靈,才是將人引向真正救贖的關鍵。

近年由於滅種的危機,撒瑪利亞社群也終於試著開放一批烏克蘭籍新娘進入。或許有一天,當他們能夠不再這麼執著於一種僵固的生理文化認同時,會發現自己反而可以更真實地做一位耶穌以及上帝眼中的「好撒瑪利亞人」。

来源:臺灣醒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