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會」要清理資金績效

27日,深圳市審計局發布了《關於深圳大運會財務收支及場館建設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審計發現,大運會存在部分項目未按規定實行集中採購,自行採購程序不規範,部分工程結算不實,偏差率超過5%等五類問題。公告顯示,舉辦大運會投入資金139.96億元,收入合計12.17億元。

對一個城市而言,承辦大運會是件很重要的事,得把它辦得體體面面。但是否用最少的錢,把大運會辦得物有所值?正是以此標準來衡量,許多網友對「大運會」賬單表示了質疑。

先看大面上的數據,總共投入140億元,收入僅12億多一點。基於常識我們也懂,辦大運會並不是一樁純粹的「買賣」,有些收益無法以鈔票計量,如城市影響力的增加,有些票子也無法在眼前回籠,如留下的許多場館。但無論如何,140億的花銷,近128億未回本,這筆賬,著實讓人心疼。

再看「大運會」的成本管控,似乎也不太樂觀。審計披露的深圳大運會財務五大類問題,每一類都意味著一個不小的漏洞,都會導致浪費,甚至為腐敗開方便之門。副市長梁道行系因大運會栽倒的傳聞暫未經證實,姑且撇開,有警察私吞大運會保安283萬報酬獲刑已是真實呈現的案例,可供管窺。

按照深圳當地的說法,140億投入還只是侷限於「辦賽事」,嚴格區分於「辦城市」,「穿衣戴帽」的工程不在其列。事實上,「辦賽事」與「辦城市」是很難涇渭分明的。南山區一座耗資5000萬元、卻難以物盡其用的「豪華天橋」,也是打的「大運牌」,是為大運會配套的「應急工程」,如果把這些賬算進去,深圳的大運會到底花了多少錢,恐怕不止是這麼多。

深圳作為發達城市,公共財力豐厚,但是再有錢,也要講績效。他們當初喊出的口號是「政府主辦、市場運作、節約辦會」,這樣的口號落實了嗎?希望深圳能拿出更詳細的績效清單,平息輿論的爭議。

本文留言

作者王景曙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